首頁 > 中華本草 > 香唐松草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XiānɡTánɡSōnɡCǎo

【別名】馬尾黃連、土黃連、馬尾連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香唐松草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alictrumfoetidumL.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挖取,洗凈曬幹,用時切段。

【原形態】香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15-100cm。無毛或幼時有短柔毛,長大後脫落變無毛。莖直立,上部分枝或不分枝。葉互生;葉柄短,有鞘;托葉膜質,褐色;基生葉和莖下問開花杳枯萎;莖中部葉為三至四回三出近羽狀復葉,有短柄;葉片長5.5-12cm;小葉草質,菱狀寬倒卵形、卵形或近圓形,長4-15m,寬3.5-15m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圓楔形或圓形,有時淺心形,3淺裂,裂片全緣或有2-3疏齒,上面脈稍凹陷,疏被腺毛,下面脈稍隆起,沿脈生短柔毛和腺毛。圓錐花序;具少數或多數花;花兩性,花梗細,長5-12mm,被白色短柔毛和腺毛;萼片4-5,花瓣狀,卵形,長2.5-4mm,寬約1.5mm,淡黃綠色,外面常有疏柔毛,時落;;花瓣無;雄蕊多數,比萼片長1-2倍,花絲上部狹線形,下部絲狀,花藥狹長圓形,長2.5-3.5mm,先端有短尖;心皮4-8,被疏柔毛,無柄,柱頭三角狀箭頭形。瘦果倒卵形,扁平,長3-5mm,有短柔毛,有8條縱肋,宿存柱頭上約1mm。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50-4500m山地草坡或高山多石礫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

【性狀】

性狀鑒別,細根數十條叢生於較小的根莖下面,長3-8cm,直徑約1.5mm;表面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性。氣微,味略苦。

顯微鑒別,根橫切:表皮細胞1列。皮層細胞3-4列;皮層纖維連成環帶;內皮層明顯。初生木質部三原型;木質部束與纖維束各3束相間排列。

【化學成份】根含小檗堿(berberine),異波爾定堿(isbold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海罌栗堿(glaucine),黃花海罌粟堿(glauvine,corunnine),唐松品堿(thalphine),唐松品寧堿(thalphinine)等。地上部分含小檗堿,木蘭花堿,黃唐松草堿(thalflavine),哈爾明堿(harmine),氧化海罌粟堿(oxyglaucine),香唐松草堿(thalfoetidine),異粉防已堿(isotetrandrine),小檗胺(berbamine),非替定堿(phetidine,fetidine),環香唐松草甙(cyclofoetoside)A及B,香唐松草甙(foetoside)C,胡蘿蔔甙(daucosterol),蕓香甙(rutin),鼠李素-3-葡萄糖甙(rhamnetin-3-β-D-glucopyranoside)唐松草酸(thalictricacid)等。

【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香唐松草堿能抑制大鼠瓦克肉瘤W256及小鼠Lewis。香唐松草甙C亦有抗腫瘤活性。

2.抗菌作用,香唐松草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其對結核桿菌的最小抑制濃度(MIC)為62.5μg/ml(無血清)或125μg/ml(有血清時)3.降壓作用,所含非零星定堿有降壓作用,其粗制劑可用治高血壓。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解毒。主濕熱痢疾;黃疸;目赤腫痛;癰腫瘡癤;風濕勢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香唐松草相關圖片

香唐松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香石藤葉  下一个:香雪蘭>>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