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補血草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BǔXuèCǎo

【別名】鹽雲草、鹽雲參、匙葉草、磯松

【來源】為藍雪科補血草屬植物二色補血草Limoniumbicolor(Bunge)Kuntze[StaticebicolorBunge],以根及全草入藥。洗凈開花前采全草;根於春季萌芽期或秋冬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幹。

【性味】苦、鹹,溫。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溫中健脾,滋補強壯。用於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痔瘡出血,胃潰瘍,脾虛浮腫。

【用法用量】0.5~1兩。

【備註】(1)大葉補血草Limoniumgmelinii(Willd.)Kuntze分布於新疆。根入藥。用於止血散瘀。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補血草《*辭典》

【出處】《新疆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BǔXuèCǎo

【來源】為白花丹科植物西伯利亞補血草的全草。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除花萼外各部均無毛。根粗壯,少分枝。葉基生,多數,排列成蓮座狀;廣橢圓形至倒卵形,長15~25厘米,淡綠色或灰綠色,先端鈍,微圓或稍尖,基部漸狹成寬的葉柄;莖生葉退化為鱗片狀,棕褐色,邊緣呈白色膜質。花軸上部多次分枝;花集合成短而密的小穗,集生於花軸分枝頂端,小穗組成圓盾狀或塔形花序;小穗通常有2~3花;萼筒漏鬥狀,5淺裂,萼片幹膜質,白色;花瓣5,藍紫色;雄蕊5;雌蕊子房上位,花柱5,柱頭絲狀。果實倒卵形,黃褐色。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及草甸鹽土上。分布東北及內蒙古、新疆等地。

【化學成份】根含各種黃酮體楊梅樹皮甙、蕓香甙、楊梅樹皮素鼠李糖葡糖甙、楊梅樹皮素、異鼠李素、槲皮素、楊梅樹皮素甲醚、四羥基黃酮。另含花白素縮合鞣質,其成分中有花色素及其鼠李糖甙、飛燕草素等。

【性味】《新疆中草藥手冊》:"味甘,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新疆中草藥手冊》:"止血散瘀。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宮頸癌及其他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摘錄】《*辭典》

補血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新疆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BǔXuèCǎo

【別名】匙葉草、海赤芍、海羅蔔、海金花、土地榆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白花丹科植物補血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moniumsinense(Girard)O.Kuntze[StaticesinensisGirard]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肉質,肥厚.莖下部呈紅色.基生葉簇生呈蓮座狀;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長4-12cm,寬1.3-.5cm。先端鈍,有一突尖,基部漸狹成具翅的柄,葉基同葉脈及花葶下部均呈紅色。花序傘房狀或圓錐狀頂生,花序軸具4個棱角或溝棱,多次兩歧分枝、分枝處有苞片2枚,披針形,淡棕色;花側生,數朵密集成穗狀,被第1內苞包裹的1-2花常遲放或不開放,外苞長2-2.5mm,卵形,第1內苞長5-5.5mm;萼白色,漏鬥形,緣部5淺裂,折疊;花瓣5,淡黃色;雄蕊5,生於冠基部;花柱5,分離。蒴果具5棱,包於宿萼內。花期:北方7月上旬和11月中旬,南方4-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沿海潮濕鹽土或土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南北沿海地區及臺灣等地。

【性味】苦;微鹹;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解毒。主濕熱便血;脫肛;血淋;月經過多,白帶;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或用至60g。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水煎坐浴。

【各家論述】《新疆中草藥手冊》:止血散瘀。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宮頸癌及其他出血。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補血草相關圖片

補血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補骨脂  下一个:補血薯>>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