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YěZhúLán
【來源】為蘭科植物小花火燒蘭的根。秋季挖根,洗凈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5~65厘米。莖直立,上部被有粗毛,向下近光滑,基部有殘留葉鞘。葉互生,卵形或闊卵形,長3~6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鈍圓,全緣,抱莖,上面無毛,下面稍被粗毛,脈平行。穗狀花序頂生;花黃綠色,每花有一個長卵形苞片;花被2輪,外輪3枚,背片狹長,兜狀,長約6毫米,寬約1.5毫米,側片卵狀披針形;內輪3枚,側片卵狀披針形,較外輪側片略短;唇瓣短,兜狀,無距;蕊柱短,子房倒卵形,稍彎。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草叢中。分布雲南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肝肺熱,止咳化痰。治肺熱咳嗽痰濃,咽喉腫痛,聲啞,牙痛,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野竹蘭《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YěZhúLán
【英文名】RootofSmallflowerEpipaclis
【別名】膀胱七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小花火燒蘭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pipactishelleborine(L.)Crantz[SerapiashelleborineL.;S.latifolia(L.)Al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洗凈,曬千。
【原形態】小花火燒蘭,陸生植物,高20-50cm。根莖短,具細而長的根。莖直立,上部具短柔毛,下部有3-4枚鞘。葉2-5枚,互生;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總狀花序具3-45朵花。花序軸被短柔毛;花苞片葉狀,卵形至披針形,通常下部的比花長,上部較短;花綠色至淡紫色,下垂,稍開放;中萼片卵狀披針形、舟狀,長8-10mm,先端漸尖;側萼片和中萼片相似,但稍斜歪;花瓣較小,卵狀披針形;唇瓣長6-8mm,後部杯狀,半球形;前部三角形、卵形至心形,長3-4mm,先端鈍、急尖至漸尖,常在近基部處有2枚平滑或稍皺縮的突起;合蕊柱連花藥長3-4mm;子房倒卵形,長1-1.5mm,無毛。花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或草坡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
【化學成份】含特效植物血凝素甘露糖(mannose-specificlectins)。
【藥理作用】野竹蘭可高度抑制在人胚肺(HEL)、人宮頸癌(HeLa)及馬噠犬腎(MDCK)細胞中的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Ⅰ型(HIV-1)及Ⅱ型(HIV-2)。可明顯的對抗人類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呼吸道合胞體病毒(RSV)及甲型流感病毒的活性。雜種蘭花野竹蘭對HIV的50%有效濃度(EC50)為0.04-0.08μg/ml,雜種蘭花、野竹蘭並不幹擾HIV-1進入MT-4細胞,亦不幹擾呼吸道胞體病毒進入HeLa細胞和甲型流感病毒進行MDCK細胞,故野竹蘭可能是幹擾病毒與靶細胞的融合水平。
【性味】苦;寒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活血;解毒。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牙痛;目赤腫痛;胸脅滿悶;腹瀉;腰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