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芋梗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衍義》

【拼音名】YùGěnɡ

【別名】芋荷桿(《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芋莖(《湖南藥物誌》)。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葉柄。7~8月間采取。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芋頭"條。

【功能主治】

治瀉痢,腫毒。

①《本草衍義》:"擦蜂螫處。"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利水,和脾,消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0.5~2兩。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撒。

【附方】

①治腹瀉痢疾:芋莖(葉柄)、陳蘿蔔根、大蒜。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②治筋骨痛,無名腫毒,蛇頭指,蛇蟲傷:芋莖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誌》)

【摘錄】《*辭典》

芋梗《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衍義》

【拼音名】YùGěnɡ

【英文名】PetioleofDasheen

【別名】芋荷桿、芋莖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葉柄。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locasiaesculenta(L.)Schott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除去葉片,洗凈,鮮用或切段曬幹。

【原形態】芋,濕生草本。根莖卵形,常生多數小球莖,褐色,具纖毛。葉基生,2-3枚或更多,葉柄肉質,長20-90cm,綠色,基部呈鞘狀;葉片卵狀廣橢圓形,長20-50cm,質厚,盾狀著生,先端短而銳尖,基部耳形,耳片鈍頭,全緣,呈波狀。花序柄常單生,短於葉柄;佛焰苞長短不一,一般為長20cm左右;管部綠色,長約4cm,粗2.2cm,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7cm,展開成舟狀,邊緣內鄭,淡黃色至綠白色;肉穗花序長約10cm,短於佛焰苞;雌花序位於下部,長3-3.5cm,中性花序位於中部,長3-3.3cm,雄花序位於上部,長4-4.5cm,先端驟狹,附屬器鉆形,長約1cm。期期2-8月。

【生境分布】我國南方及華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味辛;性平

【歸經】心;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解毒;化瘀。主蕁單板機疹;過敏性紫癜;腹瀉小兒盜汗黃水瘡;無名腫毒;蛇頭疔;蜂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摻。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擦蜂螫處。

2.《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利水,和脾,消腫。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芋梗相關圖片

芋梗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玉竹  下一个:芋頭>>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