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白克馬葉功效和作用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BáiKèMǎYè

【來源】為安息香料植物垂珠花的葉。夏、秋采收。

【原形態】垂珠花,又名:白花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8米。嫩枝被星狀毛,後變光滑。葉互生,橢圓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先端長尖或短尖,上半部邊緣具細齒,上面無毛,下面初期被疏生的星狀毛,後即脫落;葉柄短,長1~2毫米。總狀花序,具花10余朵;花梗長6~8毫米;花萼鐘形,具不規則細齒,外被星狀毛,宿存;花冠白色,長1.5厘米,5裂,裂片披針形,在花蕾時呈鑷合狀排列;花柱與花冠等長。果實圓卵形,長約6毫米。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多生於山中陽坡雜林中。分布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寒,味苦而甘。"

【功能主治】《貴州民間藥物》:"潤肺止咳。治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白克馬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BáiKèMǎYè

【來源】

藥材基源:為安息香科植物垂珠花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yraxdasyanthusPerk.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曬幹。

【原形態】喬木,高3-20m。樹皮暗灰色,嫩枝密被黃色星狀毛,成長後脫落。葉互生;柄長3-7mm,密被星狀短柔毛;葉片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7-14cm,寬3.5-6.5cm,先端急尖或鈍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兩面疏被星狀柔毛,後脫落僅在葉脈上有毛,邊緣有細鋸齒;側脈5-7對。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4-8cm,具多花,花序梗及花梗密被黃色星狀柔毛;小苞片鉆形,長約2mm,密被星狀毛;花萼杯狀,外面密被星狀毛,萼齒5,鉆形或三角形;花白色,5裂,裂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外面密被白色星狀柔毛;雄蕊10,上部分離,下部聯合成筒;子房密被星狀毛,花柱細長。果實卵形或球形,直徑5-7mm,先端具短尖頭,密被灰黃色星狀絨毛,平滑或稍具皺紋。種子褐色,近長圓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1700m的丘陵、山坡及溪邊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西南及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矩圓狀橢圓形、橢圓形或矩圓狀倒卵形,長3-10cm,寬2-5cm,兩側多少不對稱,脈在下面隆起,第3級小脈近於平行,葉棕褐色,邊緣有刺;葉柄短,長1-3mm。氣微,味苦而甜。

【性味】甘;苦;性微寒

【歸經】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潤肺;生津;止咳。主肺燥咳嗽;幹咳無痰;口燥咽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貴州民間藥物》:潤肺止咳。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白克馬葉相關圖片

白克馬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白苣  下一个:白蔻>>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