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竹蠹蟲蛀末功效和作用

【出處】《綱目》

【拼音名】ZhúDùChónɡZhùMò

【別名】竹蛀屑(《聖惠方》)。

【來源】為竹蠹蟲科昆蟲竹蠹蟲幼蟲蝕害竹稈後的蛀屑。

【功能主治】《綱門》:"治聤耳出膿水,湯火傷瘡。"

【用法用量】外用:撒敷或調塗。

【附方】

①治聤耳出膿:竹蛀屑、狼牙、白蘞等分。同研令細,每用少許,納於耳中。(《聖惠方》)

⑦治湯火灼爛:竹中蠹蟲末,塗之。(《備急方》)

⑧治濕毒臁瘡:枯竹蛀屑、黃柏末等分。先以蔥、椒、茶湯洗凈,搽之,日一上。(《綱目》)

【摘錄】《*辭典》

竹蠹蟲蛀末《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ZhúDùChónɡZhùMò

【英文名】frassbybamboomoth

【別名】竹蛀屑

【來源】

藥材基源:為粉蠹科動物褐粉蠹的幼蟲蝕害竹竿後的蛀屑。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tusbrunneusSteph.

采收和儲藏:捕捉竹蠹蟲時,同時收集竹竿蛀孔中的粉屑。

【原形態】褐粉蠹,體形小而細長,長約5mm,亦褐色。頭部隱於前胸下,觸角1對,從眼前直出,分11節,末端呈棍棒狀。口器適於咀咬,上唇突出,大腮端具2齒,小腮須呈長絲狀。前胸節能轉動,翅2對。前翅為角質堅固的翅鞘,上有多數縱行的隆起;後翅膜質,適於飛翔。足3對,各有跗節5節。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棲於竹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南方各地。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去濕斂瘡。主耵耳流膿水;濕毒臁瘡;燒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撒敷或調塗。

【各家論述】《綱目》:治耵耳出膿水,湯火傷瘡。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竹蠹蟲蛀末相關圖片

竹蠹蟲蛀末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竹蠹蟲  下一个:竹蜂>>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