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鴨腳艾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YāJiǎoài

【別名】四季菜、真珠菜、珍珠菊、肺癆草、鴨腳菜、甜菜子、劉寄奴[廣西]

【來源】菊科艾屬植物白苞蒿ArtemisialactifloraWal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去雜質,鮮用或曬幹。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理氣,活血,調經,利濕,解毒,消腫。用於月經不調,閉經,慢性肝炎,肝硬化,腎炎水腫,白帶,蕁麻疹,腹脹,疝氣;外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燒燙傷,瘡瘍,濕疹。

【用法用量】3~6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幹粉撒傷處。

【註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鴨腳艾《*辭典》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YāJiǎoài

【別名】甜菜子、野勒菜、四季菜(《廣州植物誌》),雞甜菜(《陸川本草》),鴨腳菜、甜艾(《南寧市藥物誌》),珍珠菊、土鰍菜(《福建中草藥》),劉寄奴(《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菊科植物四季菜的全草。夏、秋采收,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木,高80~150厘米。莖直立,光滑,具縱槽,上部多分枝。下部葉花時雕落,中部葉有柄和假托葉;葉片廣卵形,羽狀分裂,裂片3~5,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兩面光滑無毛,先端圓鈍或短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尖銳復鋸齒,頂端裂片通常3淺裂:上部葉無柄,3裂。頭狀花序卵圓形,無柄,密集成穗狀的圓錐花叢;總包鐘狀卵形,苞片3~4層,最外層者較短,卵形,內層苞片橢圓形,棕色,薄膜質;花雜性,外層雌花,長約2毫米;中央兩性花,長2.5毫米,均為管狀花;雄蕊5;柱頭2裂,裂片先端呈畫筆狀。瘦果橢圓形,長約1.5毫米。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於路旁或山坡草地。分布華東、中南、西南至西部各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黃酮甙、酚類、揮發油和氨基酸。從葉和莖分離得脫腸草素、香豆精。

【性味】

辛甘,平,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溫,無毒。"

②《陸川本草》:"性涼,味甘。"

③《南寧市藥物誌》:"辛甘,平。"

【功能主治】

祛風止咳,活血和瘀。治頭痛,咳嗽,泄瀉,便血,尿血,閉經,白帶,產後腹痛,陰疽腫痛,跌打損傷,湯火傷。

①《嶺南采藥錄》:"活血通經,療霍亂水瀉,止金瘡出血。治湯火傷,心氣痛,水脹,大小便血。"

②《陸川本草》:"清肺止咳。治肺炎咳嗽,氣喘。"

③《南寧市藥物誌》:"治跌打接骨,瘡瘍。"

④《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皮膚潰瘍,湯火傷,頭風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搗汁飲。外用:搗敷或搗汁塗。

【附方】

①治肺熱咳嗽:生雞甜菜二兩,薄荷二錢,水豆腐四兩,白糖二兩。燉服。(《陸川本草》)

②治跌打積瘀:鮮鴨腳菜半斤,鮮水澤蘭四兩。共搗爛,用酒炒熱,取汁二兩服;渣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跌打黑腫:生鴨腳菜二兩,生韭菜一兩。共搗爛,用酒炒熟,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大小便出血:鴨腳菜、旱蓮草、狗肝菜各二兩,車前草一兩。搗爛,加二流米水三兩取汁,沖白糖服,每口服一次,連服兩三日。(《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閉經或經前腹痛:鮮鴨腳艾一至二兩。酒水煎,調紅糖服。

⑥治產後積瘀腹痛或伴有寒熱、肢節酸痛:鴨腳艾一兩。水煎,調紅糖服。

⑦治白帶:鮮鴨腳艾一至二兩。水煎服。

⑧治陰疽腫痛:鮮鴨腳艾二至三兩,酒水煎服;渣搗爛外敷。(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摘錄】《*辭典》

鴨腳艾《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為葉細多歧;間有闊者,雜之姜蕤,如雞鴨腳然類植物。搓之作香。始載於《中國藥學大辭典》。

【拼音名】YāJiǎoài

【英文名】HerbofGhostplantWormwood

【別名】秦州庵(艹閭)子、雞鴨腳艾、甜菜子、野勒菜、四季菜、雞甜菜、鴨腳菜、甜艾、珍珠菊、土鰍菜、劉寄奴、大力王、白花蒿、野芹菜、白花艾、白米蒿、土三七、肺癆草、紅姨媽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白苞蒿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lactifloraWall.ExDC.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曬幹或鮮用。根,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白苞蒿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主根明顯,側根細長;根狀莖短,直徑4-10mm。莖直立,有縱棱,上部多分枝。下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有柄或假托葉;葉片廣卵形或長卵形,長5.5-12.5cm,寬4.5-8.5cm,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狀全裂,裂片3-5枚,變化大,卵形、長卵形、倒卵形或橢圓表,基部與側邊中部裂片最大,長2-8cm,寬1-3cm,先端漸尖、長尖或鈍尖,邊緣細裂齒或全緣;葉柄長2-5cm;上部葉與苞葉略小,羽狀深裂或全裂。頭狀花序卵圓形,無柄,基部無小苞葉,在分枝的小枝上數枚或10余枚,密集成穗狀圓錐花叢;總苞鐘狀卵形;總苞片3-4層,半膜質或膜質;花雜性,外層雌花3-6朵,長約2mm;中央兩性花,4-10朵,長2.5mm,均有管狀;雄蕊5;柱頭2裂,裂片先端呈畫筆狀。瘦果橢圓形,長約1.5mm。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林緣、路旁、山坡草地及灌叢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至醅各地區。

【化學成份】鴨腳艾含揮發油[1],揮發油中含白花蒿烯醇(lactiflorenol),匙葉案油烯醇(spathulenol),硫、愈創木薁(S-gua-iazulene),7-甲氧基香豆精(7-methoxycoumarin)即脫腸草素(her-niarin),氣相色譜檢出α-蒎烯(α-pinene),β-蒎酸(palmiticacid)[2]。地上部分含7-甲氧基香豆精,7-羥基香豆精(7-hydroxycoumarin)即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eone)[3]。從花和葉中分得白花蒿素(lactiflorasyne)[4]。

【藥理作用】

1.護肝作用鴨腳艾水煎液及乙醚提取物以相當於生藥120g-kg給予,對四氯化碳所致小鼠實驗性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且活性成分集中於乙醚提取物部分。從乙醚部分分得的7-甲氧基香豆素有明顯護肝作用。伴形花內酯則無護肝作用[1]。鴨腳艾浸膏60g/kg,顯著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大鼠的丙氨酸轉氨酶(ALT),肝臟重量也減輕。當劑量達到90g/kg、120g/kg時,其治療作用更顯著。電鏡觀察,治療組大鼠肝細胞形太結構為化程度減輕,脂肪滴明顯減少,線粒體形態趨向正常[2]。鴨腳艾水煎劑對2-萘異硫氰酸脂造成的小鼠高膽紅素血癥,具有明顯的退黃作用[3]。

2.平喘作用鴨腳艾揮發油2.56×10-3g/kg可使組胺致痙的豚鼠離體氣管肌顯著松弛。揮發油0.2g/kg口服,顯著延長組胺所致豚鼠的抽搐潛伏期,翻倒數也減少,該作用優於同劑量的氨茶堿。揮發油7.74×10-2g/kg,即可顯著增加小鼠離體肺的灌流量。揮發油0.5g/kg腹腔註射,明顯抑制卵蛋白被動致敏豚鼠皮膚反應(PCA)。可見,鴨腳艾可直接擴張痙攣狀態翅支氣管平滑肥,對抗組胺,影響變態反應,從而發揮平喘作用[4]。

3.毒性鴨腳艾浸膏給小鼠灌胃的LD50為156.6g/kg。鴨腳艾20g/kg連續給大鼠口服3個月,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和病量改變[2]。

揮發油給小鼠腔註射的LD50為750±30mg/kg分別給家兔灌胃,連續4星期,各臟器切片鏡檢均未見明顯病理變化[4]。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理氣化濕。主血瘀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慢性肝炎;肝脾腫大;食積腹脹;寒濕泄瀉;疝氣;陰疽腫痛;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陸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汁塗;研末撒或調敷。

【附方】①治肺熱咳嗽:生雞甜菜二兩,薄荷二錢,水豆腐四兩,白糖二兩。燉服。(《陸川本草》)②治跌打積瘀:鮮鴨腳菜半斤,鮮水澤蘭四兩。共搗爛,用酒炒熱,取汁二兩服;渣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③治跌打黑腫:生鴨腳菜二兩,生韭菜一兩。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④治大小便出血:鴨腳菜、旱蓮草、狗肝菜各二兩,車前草一兩。搗爛,加二流米水三兩取汁,沖白糖服,每日服一次,連服兩三日。(《廣西民間常用草藥》)⑤治閉經或經前腹痛;鮮鴨腳艾一至二兩。酒水煎,調紅糖服。⑥治產後積瘀腹痛或伴有寒熱、肢節酸痛:鴨腳艾一兩。水煎,調紅糖服。⑦治白帶:鮮鴨腳艾一至二兩。水煎服。⑧治陰疽腫痛:鮮鴨腳艾二至三兩,酒水煎服;渣搗爛外敷。(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活血通經,療霍亂水瀉,止金瘡出血。治湯火傷,心氣痛,水脹,大小便血。

2.《陸川本草》:清肺止咳。治肺炎咳嗽,氣喘。

3.《南寧市藥物誌》:治跌打接骨,瘡瘍。

4.《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皮膚潰瘍,湯火傷,頭風痛。

5.《中國藥學大辭典》:主治腳氣疝氣。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鴨腳艾相關圖片

鴨腳艾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鴨公藤  下一个:鴨腳板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