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青魚膽功效和作用

【出處】《食療本草》

【拼音名】QīnɡYúDǎn

【來源】為鯉科動物青魚的膽或膽汁,青魚剖腹後,割取膽囊,懸掛通風處陰幹。鮮用隨時采集。

【性味】《綱目》:"苦,寒,無毒。"

【歸經】

①《本草求真》:"入肝、膽。"

②《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

瀉熱,明目。治目赤腫痛,翳障,喉痹,熱瘡。

①《食療本草》:"益人眼。取汁註目中,主目闇,亦塗熱瘡。"

②《綱目》:"消目赤腫痛,吐喉痹痰涎。"

③《本草匯言》:"膽汁幹收,點一切目赤翳障。"

④《本經逢原》:"水磨點喉痹、痔瘡,與熊膽同功。"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外用:點眼或塗敷。

【註意】《本草經疏》:"目病非風熱盛而由於血虛昏暗者,不宜用。"

【附方】

①治目赤障翳:㈠青魚膽頻頻點之。一方,加黃連、海螵蛸各等分。(《綱目》)㈡川連切片,井水熬濃,去滓煎成膏,入大青魚膽汁和就,入片腦少許,瓶收密封,每日點之。(《龔氏易簡方》)

②治棗花翳內障:青魚膽、青羊膽、鯉魚膽各七個,熊膽一分,牛膽五錢,麝少許,石決明一兩。上為末,面和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眼科龍木論》墜翳丸)

③治喉閉及骨哽:臘月取青魚膽陰幹,患者即以膽少許口中含,咽津。(孫思邈)

④治急喉痹:大青魚膽(新瓦上焙幹,去膜取末)、蛇蛻皮(去沙土,碗內燒灰,研令極細)、白藥子(新瓦上焙幹)各一錢,白僵蠶(直者,去絲嘴,新瓦上焙幹)、白礬(鐵銑內飛過留性)各一兩。上並為細末,再以乳缽和研令勻。每用半錢,吹入咽喉。若病輕,以多年白鹽梅肉細切,入前項藥同搗勻,丸如大雞頭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如白梅稍幹硬,用熱湯浸軟取肉細切用。(《百一選方》)

⑤治惡瘡白禿:青魚膽、木鱉子、牛耳大黃。共研細,調勻塗。(《四川中藥誌》)

【臨床應用】清除鼻腔內水蛭:將臘月收集之青魚膽陰幹後磨成細粉備用。先用麻黃素溶液滴鼻(即可見到水蛭),再用棉簽蘸青魚膽粉末少許,塗於水蛭身上;稍待片刻,水蛭失去吸盤之附著力,即可用鑷子夾出,或令患者自行擤出,無任何痛苦。試用13例,均獲成功。

【摘錄】《*辭典》

青魚膽《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食療本草》。

【拼音名】QīnɡYúDǎn

【英文名】Blackcarpgallbladder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青魚的膽囊。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ylopharyngodonpiceus(Richardson)

采收和儲藏:捕得後,剖腹,取出膽囊,洗凈,取膽汁鮮用或晾幹。

【原形態】青魚,前部略呈圓筒形,向後漸側扁,腹部圓,無腹棱。頭頂部寬平。吻鈍尖,口端位,呈弧形,下頜稍短。下咽齒1行,呈臼齒狀,齒面光湧。圓鱗,側線完整,側線鱗39-46。背鰭3,7-8,無硬刺,起點與腹鰭相對。臀鰭3,8-9,無硬刺。胸鰭下側位,不達腹鰭。腹鰭起點在背鰭第2分支鰭條下方,末端不達肛門。尾鰭深叉,上、下葉約等長。體背及體側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各鰭均呈黑灰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屬中下層淡水魚類,棲息於江河港道,沿江湖泊及附屬水體中,主要以軟體動物為食,也食蝦和昆蟲幼體。

資源分布: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華北比較稀少。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歸經】肝;膽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主目赤腫痛;翳障;喉痹;熱瘡

【用法用量】內外:適量,鮮汁或研末,點眼、吹喉,或塗搽。內服:入丸、散,1.5-2g。

【註意】內服宜慎。

【各家論述】

1.《食療本草》:益人眼。取汁註目中,主目闇,亦塗熱瘡。

2.《本草綱目》:消目赤腫痛,吐喉痹痰涎。

3.《本草匯言》:膽汁幹收,點一切目赤翳障。

4.《本經逢原》:水磨點喉痹、痔瘡,與熊膽同功。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青魚膽相關圖片

青魚膽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青魚  下一个:青魚膽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