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九龍吐珠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JiǔLónɡTǔZhū

【別名】龍吐珠

【來源】馬鞭草科九龍吐珠ClerodendronthomsonaeBalf.f.,以葉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

【功能主治】解毒。主治慢性中耳炎。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用葉12~13片,小兒7~8片,加糖冬瓜,水煎服,連服3~4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九龍吐珠《*辭典》

【出處】《泉州本草》

【拼音名】JiǔLónɡTǔZhū

【別名】傘莎草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風車草的莖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多年生粗壯簇生草本,根伏莖短粗,須根堅硬。稈高30~150厘米,近圓柱形,基部包以無葉的鞘,鞘棕色。苞片20枚,較花序長約2倍,寬2~11毫米,平展。多次復出長側枝聚傘花序,第1次輻射枝長達7厘米,第2次輻射枝長達15厘米;小穗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8毫米,壓扁,具花6~26朵,鱗片緊密的覆瓦狀排列,膜質,卵形,長約2毫米,具3~5條脈;雄蕊3,花藥線形,頂具剛毛狀附屬物;花柱短,柱頭3。小堅果橢圓形,近於三棱形,長為鱗片的1/3,褐色。抽穗期冬春。

【生境分布】生於森林、草原地區的大湖、河流邊緣的沼澤中,或栽培於水池中。我國各地均見栽培。

【性味】味酸甘微苦,性涼,無毒。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退癀解毒。治瘀血作痛,蛇蟲咬傷。

【附方】

①治產後下血腹痛:鮮九龍吐珠二兩,放鍋內噴酒炒制,再噴再炒至微焦為度,合食米一把煎湯服。

②治蛇蟲咬傷:幹九龍吐珠四兩,浸酒二十兩(二星期可用)。凡用取藥抹傷口,並將此酒內服一小杯。

【摘錄】《*辭典》

九龍吐珠《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泉州本草》

【拼音名】JiǔLónɡTǔZhū

【英文名】HerbofFanshapedUmbrellasedge

【別名】傘莎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龍吐的珠葉及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blerodendrumthomsonaeBalf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曬幹;葉,鮮用。

【原形態】龍吐珠,攀援狀灌木,高2-5m。幼枝四棱形,被黃褐色短柔毛,老時無毛;髓部疏松,幹後中空。單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紙質,卵狀長圓形或狹卵形,長4-10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全緣,表面被小疣毛,背面近無毛;基脈3出。聚傘花序腋生或假頂生,二歧分枝;苞片狹披針形,長5-10mm;花萼白色,基部合生,中部膨大,具5棱,先端5深裂,裂片白色,三角狀卵形,長1.5-2cm,寬1-1.2cm,外面被細毛;花冠先端5裂,深紅色,外被細腺毛,裂片5,橢圓形,長約9mm,花冠與花萼近等長;雄蕊4,與花柱均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直徑約1.4cm,棕黑色,萼宿存,紅紫色。花、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我國庭園及溫室栽培。

資源分布:原產西非。

【化學成份】龍吐珠含美利妥雙甙(melittoside),桃葉珊瑚甙(aucubin),8-O-乙酰基哈帕甙(8-O-acetylharpagide),雷樸妥甙(reptoside),筋骨草甙(ajugoside)及8-O-乙酰基米歐坡羅甙(8-O-acetylmioporoside)。

【性味】味淡;性平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解毒。主慢性中耳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燙,6-15g。

【附方】1.治產後下血腹痛:鮮九龍吐珠二兩,放鍋內噴酒炒制,再噴再炒至微焦為度,合食米一把煎湯服。2.治蛇蟲咬傷:幹九龍吐珠四兩,浸酒二十兩(二星期可用)。凡用取藥抹傷口,並將此酒內服一小杯。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九龍吐珠相關圖片

九龍吐珠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九龍藤葉  下一个:九牛力>>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