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羊山刺功效和作用

【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YánɡShānCì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異葉花椒的枝葉或種子。全年可采。

【原形態】常綠灌木。小枝粗糙,紅褐色,刺極少。單葉互生;葉片披針形,革質,長5~7厘米,寬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波狀淺齒。總狀花序腋生,小花有梗。蒴果卵形,外表紅褐色,成熟時頂端開裂。種子卵形,黑色,光滑。

【生境分布】生於灌木林中。

【性味】《貴州草藥》:"辛,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貴州草藥》:"燥濕殺蟲.治腳氣痛。"

②《廣西藥植名錄》:"種子:治眼翳膜。"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

【附方】治腳氣痛:羊山刺五兩,煎水洗患處。(《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羊山刺《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拼音名】YánɡShānCì

【英文名】TwigandleafofDiversifoliousPricklyash

【別名】散血飛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異葉花椒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anthoxylumdimorphophyllumHems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枝葉,曬幹。

【原形態】異葉花椒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m。枝紅褐色,疏生皮刺。復葉互生,具1-3小葉,稀為5,革質;葉柄比葉片短;小葉片廣卵形至長圓形,連小葉柄長4-12cm,寬2-5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齒或不規則的鋸齒狀,腺點細小而密生,齒縫處的腹點較大,光滑無毛。聚傘狀圓錐序頂生或腋生;花細小,無花瓣;萼片8片,大小不相等,邊緣被緣毛,較大的為倒卵狀披針形,長約2mm,內面中脈上常被微柔毛;雄花的雄蕊5-4,與較大的萼片近等長,藥隔無腺體,退化雌蕊圓球形,長約為雄蕊的一半;雄花的退化雄蕊5-4,長約為心皮的一半,有花藥而無花粉;花盤環狀,密被毛;心皮2枚,花柱斜出。成熟心皮1-2,紫紅色,球形,直徑5-6mm,表面有細小腺點。種子球形,直徑4-5mm。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1500m的山坡路旁灌木叢中或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陜西、湖北、湖南、廣東、南海、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小枝圓柱形,外表粗糙,紅褐色,有縱棱線,小刺極少。單葉互生,葉片披針形,長4-7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波狀淺齒。小枝質硬脆,葉革質。氣做,味微辛。

【性味】辛;溫;小毒

【歸經】肝;肺經

【功能主治】散寒燥濕。主寒濕腳氣疼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

1.《貴州草藥》:燥濕殺蟲。治腳氣痛。

2.《廣西藥植名錄》:種子:治眼翳膜。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羊山刺相關圖片

羊山刺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羊乳  下一个:羊舌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