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DānTiáoCǎo
【別名】星宿菜(《救荒本草》),靈疾草(《陜西植藥調查》),小硼砂(《貴州植藥調查》)。
【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澤珍珠菜的全草。4~6月采收。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一年生直立草本,全株無毛。莖高18~60厘米,有時基部稍帶紅色。葉互生,很少對生;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或線形,長2~4厘米,寬3~10毫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至柄帶有狹翅,全緣或稍呈波狀。花序呈圓錐形的闊總狀,有時密集成傘房狀,果時伸長;苞片線形鑿狀;萼片橢圓狀披針形或線形,漸尖,長約3毫米;花冠白色,長為萼的2倍,裂片橢圓狀倒卵形,較花管稍短;雄蕊附著於花冠上半部,稍短於裂片;花柱與雄蕊等長。蒴果圓形,直徑約3毫米。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分布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山東、山西等地。
【性味】《貴州植藥調查》:"辛,涼。"(有毒)
【功能主治】
解熱,涼血,活血。治痔瘡腫毒,跌打傷痛。
①《植物名實圖考》:"洗外腎紅腫。"
②《陜西植藥調查》:"調經,止血。"
③《貴州植藥調查》:"解表,清熱。"
④《廣西藥植名錄》:"治痔瘡,無名腫毒。"
【附方】治外傷骨折,止痛:澤珍珠菜三至五兩。搗爛,按傷處大小外敷患處。(《全展選編·外科》)
【摘錄】《*辭典》
單條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DānTiáoCǎo
【別名】星宿菜、靈疾草、金雞膽、白水花、水硼砂、節節黃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澤珍珠菜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simachiacandidaLindl.
采收和儲藏:4-6月采收。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無毛。莖單生或數條簇生,直立,單一或有分枝,有時基部稍帶紅色。基生葉匙形或倒披針形,長2.5-6cm,寬0.5-2cm,具有狹翅的柄,開花時存在或早雕;莖生葉互生,很少對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倒卵形、倒披針形或線形,長1-5cm,寬2-12m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至柄帶有狹翅,邊緣全緣或微皺呈波狀,兩面均有黑色或帶紅色的小腺點。總狀花序頂生,初時因花密集而呈闊圓錐形,其後漸伸,果時長5-10cm;苞片線形,長4-6mm;花梗長約為苞片的2倍,花序最下方的長達1.5cm;花萼長3-5mm,5裂,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邊緣膜質,背面沿中肋兩側黑色短腺條;花冠白色,長6-12mm,筒長3-6mm,5裂,裂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圓鈍;雄蕊稍短於花冠,花絲貼生至花冠的中部,分離部分長約1.5mm,花藥近線形,長約1.5mm;子房無毛,花柱長約5mm。蒴果球形,直徑2-3mm。花期3-6月,果期4-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田邊、溪邊和山坡路旁潮濕處,垂直分布上限可達海拔2100m。
資源分布:分布於陜西、河南、山東以及長江以南各地。
【性狀】性狀鑒別根呈細須狀,黃白色,叢生。莖細,扁方柱形,少分枝,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基部略帶紫紅色,質韌,不易折斷,中空。葉互生,葉片皺縮,展平後呈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或線形,長2-4cm,寬3-10mm,先端尖,基部漸狹,柄具狹翅,於擴大鏡下觀察可見兩面均有褐色小腺點,易破碎。總狀花序頂生。蒴果球形,橙黃色或灰綠色。種子多數,細小,紅紫色。氣微,味微苦、辛。
【性味】苦;性涼
【歸經】脾;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利溫消腫。主咽喉腫痛;癰腫瘡毒;乳癰;毒蛇咬傷;跌打骨折;風濕痹痛;腳氣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洗外腎紅腫。
2.《陜西植藥調查》:調經,止血。
3.《貴州植藥調查》:解表,清熱。
4.《廣西藥植名錄》:治癰瘡,無名腫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