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石瓜子蓮功效和作用

【出處】《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ShíGuāZǐLián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石生越橘的枝葉。

【原形態】常綠灌木,高50~150厘米。1年生小枝呈方形,紫綠色甙棕綠色,罕為淡灰色,散生長毛;1年以上的小枝灰色或灰棕色,光滑。葉互生,厚革質;橢圓形至橢圓長方形,長17~22毫米,寬10~14毫米,兩端均呈鈍尖,全緣,向下卷曲;葉柄長2毫米,散生長毛。花2~4朵,成腋生傘房花序;花梗纖細;花萼真徑2毫米,紫綠色,裂片5,三角形,邊緣有毛;花冠壺形,長5~7毫米,白色或黃色,鑲以淡紅色條紋,裂片5,三角卵形,長2毫米;雄蕊10,花絲略被毛,花藥黃色,具錐須2枚;子房下位,略被白色毛,花柱纖細,柱頭細小。漿果球形,徑約6~8毫米,淡紫色,花萼宿存。花期5月。

【生境分布】生長於山區的林邊半陰處。分布四川峨眉山。

【性味】性涼,味苦辛,無毒。

【功能主治】通經散瘀。治跌打損傷及閃腰挫氣。

【用法用量】內服:浸酒,0.5~1兩(一日量)。

【摘錄】《*辭典》

石瓜子蓮《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ShíGuāZǐLiá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四川越橘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acciniumchengaeFang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曬幹。

【原形態】常綠灌木,高0.5-1.5cm,常呈半匍匐狀。一年生枝條有棱,紫綠色或棕綠色,疏被柔毛。老枝灰色或棕灰色,無毛。單葉互生;葉柄短;長1-2mm;葉片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1.7-2.2cm,寬1-1.4cm,先端鈍尖,微凹,基部寬楔形至鈍圓,邊緣全緣,向下反卷,表面深綠色,背面蒼白色,不脈在兩面均稍微凸起,側脈不明顯。花單生或2-4朵成短總狀,腋生;苞片2-3對,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小苞片2枚,著生花梗下部;萼筒裂片5,三角狀卵形,長1.5-2mm,邊緣被短纖毛;花冠鐘狀,白色或乳白色,有淡紅色脈紋,長5-6mm;雄蕊10,著生花冠上,花絲略被毛。花藥背部有2短距,藥管長於藥室2倍。子房下位,10室,花柱纖細,光滑無毛。果球形,淡紫色,花萼宿存。花期5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m的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四川峨眉山。

【性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主跌打腫痛;腰扭傷

【用法用量】內服:泡酒,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石瓜子蓮相關圖片

石瓜子蓮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石膏  下一个:石斛>>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