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uìMǎěrJué
【來源】蕨類鱗毛蕨科對馬耳蕨Polysticumtsus-simense(Hook.)J.Smith,以根狀莖或嫩葉入藥。
【生境分布】長江以南各省區。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治痢疾,濕熱腹痛,下肢癤腫。
【用法用量】3~5錢,外用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對馬耳蕨《*辭典》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DuìMǎěrJué
【別名】小葉金雞尾巴草
【來源】為鱗毛蕨種植物對馬耳蕨的全草及根莖。
【原形態】多年生常綠草本,高30~60厘米。根莖近直立,連同葉柄基部有黑褐色卵狀披針形和棕色鉆狀披針形鱗片。葉柄叢生,長15~30厘米,禾稈色,基部以上直達葉軸疏生黑色條形鱗毛;葉片披針形,長18~30厘米,寬8~15厘米,先湍急尖,基部截形,2回羽狀分裂;羽片鐮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8~15毫米,稍離生,具短柄,先端長漸尖而彎曲,基部不對稱;小羽片為不等邊的長矩圓形;有銳尖的芒狀堅齒,基部向上的小羽片大而凸起,葉薄革質,上面有光澤。孢子囊群散生於葉緣和中肋之間,圓形,黑色,囊群蓋盾形。
【生境分布】生陰暗山谷潮濕林下、溪邊及竹林內。分布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功能主治】治各種腫毒初起,乳癰。
【附方】
①治各種腫毒初起:對馬耳蕨全草,水煎,沖甜酒服。
②治乳癰:對馬耳蕨全草加通草,水煎,沖酒服。
【摘錄】《*辭典》
對馬耳蕨《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DuìMǎěrJué
【英文名】TsushimaShieldFern,TsushimaHollyFern
【別名】毛腳雞、蕨萁、線雞尾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對馬耳蕨的根莖或嫩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tsus-simense(Hook.)J.Smith[Aspidiumtsus-simenseHook.]
采收和儲藏:根莖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季采集較好。挖出後除去葉,洗凈,鮮用或曬幹;嫩葉春季采集,鮮用。
【原形態】植株高30-50cm。根莖近直立,與葉柄基部被黑褐色卵狀披針形和棕色鉆狀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5-30cm,禾稈色,向上疏生黑色線形鱗片;葉片披針形,長15-30cm,寬8-15cm,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羽片鐮狀披針形,基部上側1片小羽片大而突起,與葉軸平行,通常淺裂,向上的小羽片邊緣有刺狀尖齒,裂片上有羽狀脈,小脈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端;囊群蓋圓腎形。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3000m的山坡林下溝邊巖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南、西南及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西藏等地。
【性味】苦;寒;涼
【歸經】心;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主痢疾;目赤腫痛;乳癰;瘡癤腫毒;痔瘡出血;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