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腐巴功效和作用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FǔBā

【別名】鍋炙(《藥性考》),豆腐鍋巴(《慈航活人書》)。

【來源】為煮豆漿時鍋底所結之焦巴。

【功能主治】

治翻胃,痢疾,血虛淋濁,腸風下血,血風瘡。

①《藥性考》:"開胃,消滯,逐積。"

②《綱目拾遺》:"治淋濁,補血。"

【用法用量】內服:入散劑。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翻胃:豆腐鍋巴,黃色者佳,炒研末,每服三錢,沙糖湯調服,白湯下。(《神方珍記》)

②治痢疾:陳冬米(炒)、豆腐鍋巴,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空心白湯調服二、三錢,服後宜餓半日。(《神方珍記》)

③治淋濁,補血:豆腐鍋巴一兩,川連一錢,同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錢。亦帶蜜糖滾水吞下,白帶砂糖湯下,熱淋尿血白湯下,腸風下血陳酒下。(《慈航活人書》五效丸)

④治血風瘡:先將豆腐泔浸洗去靨,以布拭幹,用川連、腐巴粉末,真麻油調搽,幹則再塗。(《慈航活人書》)

【摘錄】《*辭典》

腐巴《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FǔBā

【英文名】beancurdcrust

【別名】鍋炙、豆腐鍋巴。

【來源】

藥材基源:為煮豆漿時鍋底所結之焦巴。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ycinemax(L.)Merr.[PhaseolusmaxL.]

【原形態】大豆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莖粗壯,密生褐色長硬毛。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三出復葉,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7-13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兩面均有白色長柔毛,側生小葉較小,斜卵形;葉軸及小葉柄密生黃色長硬毛。總狀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有毛;花萼釧狀,萼齒5,披針形,下面1齒最長,均密被白色長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較萼長;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龍骨瓣鐮形;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被毛。莢果帶狀長圓形,略彎,下垂,黃綠色,密生黃色長硬毛。種子2-5顆,黃綠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長約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全國廣泛栽培。

【性味】苦;甘;平

【歸經】胃經

【功能主治】健胃消帶;清熱通淋。主反胃;痢疾;腸風下血;帶下;淋濁;血風瘡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附方】①治翻胃:豆腐鍋巴,黃色者佳,炒研末,每服三錢,沙糖湯調服,白湯下。(《神方珍記》)②治痢疾:陳冬米(炒)、豆腐鍋巴,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空心白湯調服二、三錢,服後宜餓半日。(《神方珍記》)③治淋濁,補血:豆腐鍋巴一兩,川連一錢,同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錢。赤帶蜜糖滾水吞下,白帶砂糖湯下,熱淋尿血自湯下,腸風下血陳酒下。(《慈航活人書》五效丸)④治血風瘡:先將豆腐泔浸洗去靨,以布拭幹,用川連、腐巴粉末,真麻油調搽,幹則再塗。(《慈航活人書》)

【各家論述】

1.《藥性考》:開胃,消滯,逐積。

2.《綱目拾遺》:治淋濁,補血。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腐巴相關圖片

腐巴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撫松烏頭  下一个:腐婢>>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