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FěiHuā
【別名】棑華(《別錄》)
【來源】為紅豆杉科植物榧的花。
【性味】《別錄》:"味苦。"
【功能主治】《別錄》:"主水氣,去赤蟲。"
【摘錄】《*辭典》
榧花《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別錄》:排華,春生乃采。不可久服。
2.《本草拾遺》:樹似杉,子如檳榔,食之肥美,主痔殺蟲。春華,並與《本經》相會(合),《本經》蟲部雲彼子。蘇註雲:彼字合從木。《爾雅》雲,彼一名徘。此即是其華也。
【拼音名】FěiHuā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紅豆杉科植物榧樹的球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orreyagrandisFort.exLindl.[TorreyagrandiFort.var.dielsiiHu]
采收和儲藏:春季球花將開放時采收,曬幹。
【原形態】常綠喬木,高達25m,胸徑55cm,樹皮淡灰黃色、深灰色或灰褐色,不規則縱裂。小枝近對生或輪生,一年生小枝綠色,二至三年生小枝黃綠色、淡褐色或暗綠黃色,稀淡褐色。葉條形,通常直,長1.1-2.5cm,寬2.5-4cm,先端凸尖或具刺狀短尖頭,基部圓,上面光綠色,中脈不明顯,有2條稍明顯的縱槽,下面淡綠色,氣孔帶與中脈帶近等寬,綠色邊帶與孔帶等寬或稍寬。雌雄異株,雄球花單生葉腋,雌球花成對生於葉腋,基部各有2對交叉對生的苞片及外側的一小苞片,胚珠直立,單生於假種皮上。種子橢圓形、卵圓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4.5cm,徑1.5-2.5cm,熟時假種皮淡紫褐色,有白粉,先端有小凸尖頭,胚乳微皺。花期4月,種子翌年10月成熟。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溫暖濕潤的黃壤、紅壤及黃褐壤土,混生於森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南部、江蘇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及大別山區、江西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貴州松桃等地的滌拔1400m以下的山地;浙江西天目山海拔1000m以下地帶有野生大樹。
【性味】苦;性平
【歸經】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利水;殺蟲。主水氣腫滿;蛔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註意】《別錄》:“不可久服“。
【各家論述】《別錄》:主水氣,去赤蟲。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