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委陵菜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WěiLínɡCài

【英文名】HERBAPOTENTILLAECHINENSIS

【別名】毛雞腿子、野雞膀子、蛤蟆草、山蘿蔔、翻白草[山東]、白頭翁[湖北]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Ser.的幹燥全草。春季未抽莖時采挖,除去泥沙,曬幹。

【性狀】本品根呈圓柱形或類圓錐形,略扭曲,有的有分枝,長5~17cm,直徑0.5~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紅色,有縱紋,粗皮易成片狀剝落;根頭部稍膨大;質硬,易折斷,斷面皮部薄,暗棕色,常與木部分離,射線呈放射狀排列。葉基生,單數羽狀復葉,有柄;小葉狹長橢圓形,邊緣羽狀深裂,下表面及葉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氣微,味澀、微苦。

【鑒別】

(1)本品粉末灰褐色。非腺毛極多,單細胞,平直或彎曲,有的纏結成團,細長,直徑7~37μm,長約至4000μm,壁厚。草酸鈣簇晶存在於葉肉組織中,直徑6~65μm,偶有小方晶。木纖維長梭形,直徑7~14μm,壁稍厚,孔溝明顯。木栓細胞類多角形或扁長方形,內含黃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ml,溫浸3小時,濾過,濾液揮幹,加乙醇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委陵菜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2%三氯化鐵溶液與鐵氰化鉀試液的等量混合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炮制】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段,曬幹。

【性味】苦,寒。

【歸經】歸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用於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瘡出血,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9~15g。外用鮮品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

【備註】(1)同屬植物粘委陵菜PotentillaviscosaDonn,西藏以全草作委陵菜入藥功效類似。

【摘錄】《中國藥典》

委陵菜《*辭典》

【出處】《救荒本草》

【拼音名】WěiLínɡCài

【別名】翻白菜(《救荒本草》),根頭菜,野鴆旁花(《植物名匯》),黃州白頭翁(《中國藥植誌》),龍牙草(《南京民間藥草》),天青地白、小毛藥、虎爪菜(《貴州民間方藥集》),蛤蟆草(《東北藥植誌》),老鴉翎、老鴉瓜(《山東中藥》),地區草(呼和浩特市《醫藥衛生》(3):42,1972)。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委陵菜的根或帶根全草。4~10月間采收。將帶根全草除去花枝及果枝,曬幹。或將地上部分莖葉全部除去,僅用其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肥大,圓錐狀。莖直立,密生灰白色綿毛。單數羽狀復葉,基生葉有小葉8~11對,頂端小葉最大,兩側小葉向下漸次變小,小葉狹長橢圓形,長2~5厘米,寬8~15毫米,邊緣羽狀深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邊緣向下反卷,上面被短柔毛,下面密生白綿毛;托葉長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殘羽狀裂,密被長綿毛;莖生葉與根生葉同形而較小,小葉1~7對。花多數,頂生,呈傘房狀豪傘花序;花萼5裂,裂片廣卵形,副萼5片,披針形至線形,均有白綿毛;花瓣5,黃色,倒卵狀圓形,凹頭;雄蕊多敷,花絲不等長,花藥黃色;雌蕊多數,聚生,子房卵形而小。微扁,花柱側生,柱頭小。瘦果卵圓形,長約2毫米,褐色,光滑,包於宿存花萼內。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路邊、田旁、山林草叢中。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主產於山東、遼寧、安徽。此外,河北、河南、內蒙古、湖北、江蘇、廣西、福建等地亦產。

【性狀】為幹燥的根或帶根的全草,根圓柱形,偶有彎曲,長短不一,直徑0.5~1厘米,外表紅棕色或暗棕色,具有不規則的縱裂紋,栓皮多呈片狀剝落;質堅硬,折斷面不平坦,皮部與木部極易分離,皮部淡紅棕色,木部棕白色。根頭部較粗大,並叢生多數黃棕色的葉基部分;羽狀復葉,皺縮,小葉多向內對折,邊緣向外反卷,背面的綿毛密而長。氣微弱,味微苦而澀。以幹燥、無花莖,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份】新鮮植物含水分62.39%,抗壞血酸49.4毫克%。幹品含水分12.12%、蛋白質9.18%、脂肪4.03%,粗纖維21.89%、灰分7.25%、P2O5-0.26%、Ca0-2.63%。

【藥理作用】委陵菜對溶組織阿米巴原蟲的作用較白頭翁為弱,參見"白頭翁"條。

【性味】

苦,平。

①《救荒本草》:"味苦微辣。"

②《山東中藥》:"味微苦,性平,無毒。"

③《貴陽民間藥草》:"澀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祛風濕,解毒。治痢疾,風濕筋骨疼痛,癱瘓,癲癇,瘡疥。

①《中國藥植誌》:"治阿米巴痢。"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治痢疾,母豬瘋,羊癲瘋。"

③《東北藥植誌》:"煎湯洗疥瘡。"

④《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治赤白痢下,風濕疼痛,癱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研末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研末撒。

【附方】

①治痢疾:天青地白根五錢。煎水服,一日三、四次,服二、三日。

②治久痢不止:天青地白、白木槿花各五錢,煎水吃。

③治赤痢腹痛:天青地白細末五分。開水吞服,飯前服用。

④治風濕麻木癱瘓,筋骨久痛:天青地白、大風藤、五香血藤、兔耳風各半斤,泡酒連續服用,每日早晚各服一兩。

⑤治風癱:天青地白(鮮)一斤。泡酒二斤,每次服一、二兩。第二次用量同樣。另加何首烏一兩(痛加指甲花根二兩)。

⑥治疔瘡初起:天青地白根一兩。煎水服。

⑦刀傷止血生肌:天青地白葉(幹)研末外擻;或鮮根搗爛外敷。

⑧治癲癇:天青地白根(去心)一兩,白礬三錢。加酒浸泡,溫熱內服,連發連服,服後再服白礬粉一錢。(選方出《貴陽民間藥草》)

【臨床應用】

①治療出血性疾病

取新鮮地區草全草2~4兩(幹品0.5~1兩)切碎,水煎2次,兩次煎液混合,加入少量紅糖再煎片刻,2次分服,每日一劑,必要時可續服1~2劑。臨床觀察子宮功能性出血、月經過多、鼻出血、咯血、血尿和部分癌癥出血共112例,結果治愈66例,有效29例。其中對婦科疾病的治療效果最為滿意,內科疾病次之。本品的止血作用以根部最強,如一例大咯血患者服幹根1兩,次日咯血停止。

②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取委陵菜幹根制成20%溶液,每次60毫升,每日口服2次。或制成20%註射液供肌肉註射,首次2毫升,以後逐漸增至3.5毫升,每日1~2次。不論口服或註射,均同時用20%溶液60毫升,行保留灌腸,每日1~2次。用藥2~10天不等。臨床用註射劑治療52例,治愈49例,好轉3例,每例平均總劑量為3.4克;口服3例,治愈2例,好轉1例,每例平均總劑量為82克;肌註加口服治療9例,治愈8例,好轉1例,每例平均總劑量為59.8克。

③治療阿米巴痢疾將委陵菜根莖制成煎劑或流浸膏服用。成人每日量為20~30克(以生藥計算)。3次分服。少數患者並用10%煎液100毫升行保留灌腸。7~10日為一療程,必要時休息1、2日再行第二療程。臨床治療27例,其中包括急性、慢性和慢性隱伏期急性發作者。服藥後。發熱病例體溫均迅違下降,腹痛、裏急後重、腹瀉及粘液便大多在1~4天消失,大便鏡檢病原體平均轉陰時間為3天。8例經追蹤觀察,其中1例於1月後復發。因此認為對慢性隱伏性患者,應給予反復徹底的治療。

【備註】本品在大部分地區作翻白草入藥;少數地區作白頭翁使用,稱為"黃州白頭翁"。

【摘錄】《*辭典》

委陵菜《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救荒本草》。

【拼音名】WěiLínɡCài

【英文名】ChineseCinquefoilHerb,HerbofChineseCinquefoil

【別名】翻白菜、白頭翁、根頭菜、野鳩旁花、黃州白頭翁、龍牙草、天青地白、小毛藥、虎爪菜、蛤蟆草、老鴉翎、老鴉爪、地區草、翻白草、野雞脖子、痢疾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tentillachinensisSer.

采收和儲藏:4-10月間采挖帶根全草,除去花枝與果枝,洗凈,曬幹。

【原形態】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20-70cm。根粗壯,圓柱狀,稍木質化。花莖直立或上升,被疏稀短柔毛及白色娟大辯論長柔毛。基生葉為羽狀復葉;總葉柄被短毛及絹狀長柔毛;托葉近膜質,褐色,外被白色絹狀長柔毛;小葉5-15對,對生或互生,上部小葉較長,向下漸變短,無柄;小葉片長圓形,倒卵形或長圓披針形,長1-5cm,寬0.5-1.5cm,先端急尖或圓鈍,邊緣羽狀中裂,裂片三角卵形、三角狀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邊緣向下反卷,上面被短柔毛或近無毛,中脈下陷,下面被生白絨毛,沿脈被白色絹狀長柔毛;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唯葉片對數較少,托葉草質,邊緣通常呈齒牙狀分裂。花兩性;傘房狀聚傘花序,花莖被白色絹狀長柔毛,花序基部有披針形苞片,外密被短柔毛;花直徑0.8-1cm,稀達1.3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花後不增大,緊貼果實,副萼5片,比萼片短約1倍,且狹窄,外被短柔毛及少數絹狀柔毛;花瓣5,寬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稍長,黃色;花柱近頂生,柱頭擴大。瘦果卵球形,深褐色,有明顯皺紋。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3200m的山坡、草地、溝谷、林緣、灌叢及疏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灣、西藏等地。

【栽培】

1.氣候土壤:宜溫和幹燥的氣候,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2.整地:播種前翻耕土地1-2次,並施廄肥或堆肥,作畦寬約1.5m。

3.種植:3月下旬,在畦面開溝,深6-7cm,溝距18-21cm,然後將種子與細土混和,疏播在溝中,覆土一層,澆水。

4.播種後約3周出苗,當苗高3-6cm時勻苗,使每株相距12-15cm。以後每隔15天左右,除草松土1次。追肥第1次在幼苗期,第2次在生長花蕾前,前者以氮肥為主,後者以磷鉀肥為主。幹旱嚴重時須灌水。

【性狀】

性狀鑒別根圓柱形或類圓錐形,略扭曲,有的分枝,長5-17cm,直徑0.5-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紅色,有縱紋,粗皮易成片狀剝落;根頭部稍膨大;質堅,易折斷,斷面皮部薄,暗棕色,常與木部分離,射線呈放射狀排列。葉基生,單數羽狀復葉,有柄;小葉狹長橢圓形,邊緣羽狀深裂,下面及葉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氣微,味澀,微苦。

以無花莖、色灰白、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類方形,下表皮細胞切向延長;上下表皮有多數單細胞非腺毛,以下表皮尤密,且多彎曲。柵欄組織為2-3列細胞,有的含草酸鈣簇晶,直徑8-37μm;海綿組織為數列類圓形細胞。主脈極向下凸起,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半月形,韌皮部呈新月形,外側有厚角組織,上下表皮內方有2-4列厚角細胞。粉末特征:灰褐色。①非腺毛極多,單細胞,平直或彎曲,有的纏結成團,細長,長約至4000μm,直徑7-37μm,壁極厚或較厚。②草酸鈣簇晶存在於葉肉組織中,簇晶直徑6-65μm,偶有方晶。③木纖維長梭形,直徑7-14μm,壁稍厚,紋孔明顯。④木栓細胞類多角形或扁長方形,內含黃棕色物。

【化學成份】全草含槲皮素(quercetin)、山柰素(kaempferol)和沒食子酸(gallicacid),壬二酸(anchoicacid),3,3ˊ,4ˊ-三-O-甲基並沒食子酸(3,3ˊ,4ˊ-tri-O-methylellagicacid)。

【藥理作用】

1.抗病原體作用委陵菜中含有的沒食子酸、槲皮素具有抗菌活性。另外含有的抗菌成分壬二酸對福氏痢疾桿菌2a的抑菌直徑為21mm,對誌賀痢疾桿菌抑菌直徑為14mm,對宋內痢疾桿菌為12mm。全草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痢疾村菌有抑制作用。根煎劑每日以3g/kg給感染阿米巴的大鼠灌胃,連續6d,對體內溶組織阿米巴原蟲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體外無效。

2.其他作用葉及根煎劑1:5000-1:25對離體蛙、兔心臟呈抑制作用,對兔離體及在體腸管亦有抑制作用;還可擴張豚鼠離體支氣管,興奮豚鼠離體子宮。

3.毒性根流浸膏小鼠灌胃的LD/50為60g/kg。

【鑒別】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回流提取2h,濾過,取濾液1ml於試管中,滴加1%三氯化鐵乙醇試液1滴,呈墨綠色。(檢查鞣質)

【炮制】

1.凈制:除去雜質、洗凈、曬幹。

2.切制:切段。

【性味】苦;平;無毒

【歸經】肝;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痢,清熱解毒。主久痢不止,赤痢腹痛,痔瘡出血,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研末撒。

【註意】慢性腹瀉伴體虛者慎用。

【各家論述】

1.《中國藥植誌》:治阿米巴痢。

2.《貴州民間方藥集》:治痢疾,母豬瘋,羊癲瘋。

3.《東北藥植誌》:煎湯洗疥瘡。

4.《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治赤白痢下,風濕疼痛,癱瘓。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委陵菜相關圖片

委陵菜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尾葉山柑  下一个:味牛膝>>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