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中國樹木分類學》
【拼音名】FānMùGuāYè
【來源】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葉。
【化學成份】葉含番木瓜堿、ψ-番木瓜堿、維生素E_36毫克%。
【功能主治】搗碎可敷潰瘍或消腫。
【摘錄】《*辭典》
番木瓜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中國樹木分類學》
【拼音名】FānMùGuāYè
【英文名】PapayaLeaf
【來源】
藥材基源:為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icapapaya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
【原形態】番木瓜軟木質常綠小喬木,高2-8m。莖一般不分枝,具粗大的葉痕。葉大,的圓形,直徑45-65cm或更大,常狀5-9深裂,裂片再為羽狀分裂;葉柄中空,長50-90cm。花乳黃色,單性異株或為雜性,雄花序主下垂圓錐花序,雌花序及雜性花序為聚傘花序為聚傘花序;雄花萼綠色,基部連合;花冠和細和狀,長約2.5cm,裂片5,披針形,長約1.8cm,雄蕊10,長短不一,排成2輪,著生於花冠上;雌蕊具短梗或近無梗,萼片綠色,長約9mm,中部以下合生;花瓣乳黃色或黃白色,長圓形至披針形,長約5cm,寬約2cm;子房卵圓形,花柱5,柱頭數裂近流蘇狀;兩性花有雄蕊5,著生於近子房基部的極短的花冠管上,或有雄蕊10,著生於近子房基部的極短的藥冠管上,或有雄蕊10,在較長的花冠管上排萬2輪。漿果長圓形,成熟時橙黃色,長達30cm,果肉厚,味香甜。種子多數,黑色。花期全年。
【生境分布】生於村邊、宅旁。現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有栽培。為南方水果之一。
【化學成份】葉含生物堿0.4%,內有番木瓜堿、偽番木瓜堿(pseudocapaine)[1],去氫番木瓜堿(dehydrocapaine)Ⅰ及Ⅱ[2],膽堿(choline)[3],還含類胡蘿蔔素,蕓香甙(rutin)[4]。又含氨基酸:天冬酰胺(asparag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纈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丙氨酸(alanine),β丙氨酸(β-alanine),α-氨基丁酸(α-aminobutyr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天冬氨酸(asparticaced)[5];另有報道,雌株的葉中含胱氨酸(cystine)及纈氨酸而雄株的葉中不含,且雌株中所含氨基酸的量比雄株葉中的高些[6]。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解毒;接骨。主瘡瘍腫毒;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