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白金果欖功效和作用

【別名】山總管、百解薯、銀袋、苦涼藤

【來源】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百解馬兜鈴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以塊根入藥。夏秋采挖,洗凈切片,曬幹。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腸炎腹瀉,菌痢,腮腺炎。

【用法用量】3~5錢,水煎服。治乳腺炎,過敏性皮炎,疥瘡,用塊根研粉,日服3~4次,每次1錢,開水沖服;另取幹粉適量調醋外搽。

【備註】(1)本品在廣西叫“銀袋”,是形容它塊根的形狀和顏色特征。因它塊根狀如口袋,內白色,故名銀袋。(仿佛防己科的金果欖Tinosporasagittata(Oliv.)Gagnep.其塊根外皮土黃色,故名“金袋”。)本品正名叫白金果欖,亦以其顏色與金果欖有別而命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白金果欖《中華本草》

【拼音名】BáiJīnGuǒLǎn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變色馬兜鈴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versicolorS.M.Hwang

采收和儲藏:夏、秋、冬季采挖,洗凈,切段,曬幹。

【原形態】變色馬兜鈴木質藤本。塊根圓錐形,常數個相連。嫩枝纖細,具縱棱。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2cm,粗壯,常彎扭,稍被毛;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4-25cm,寬4-6.5cm,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呈狹耳形,兩側裂片常稍內彎或下垂,邊全緣,下面葉脈上疏被長柔毛,後漸脫落,基出脈3條。花單生或2花聚生,稀排成總狀花序,生於葉腋;花梗密被褐色長柔毛;小苞片鉆形,密被褐色長柔毛;花被管中部急劇彎曲,從彎曲處至檐部較下部短而彼此互相貼生,黃綠色,有縱脈紋,外面密被絲質長柔毛,內面無毛;檐部盤狀近圓形,花蕾時黃色,開花後紫紅色,有網狀脈紋,外面密被棕色絲質長柔毛,邊緣淺3裂;喉部半圓形,稍具領狀突起;花藥成對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圓柱形,密破棕色長柔毛;合蕊柱裂片先端鈍,邊緣向下延伸,並有乳頭狀突起,蒴果橢圓狀,長5-8cm,6棱,成熟時暗褐色,自先端向下開裂。種子卵形,背面平凸狀。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緣或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塊根呈不規則形或長圓錐形,直徑5-9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規則的裂紋。多橫切成片,切面白色或黃白色。氣清涼,味微苦。

顯微鑒別塊根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栓內層內側石細胞斷續排列成環,石細胞長圓形、圓形或不規則形,長圓形的長徑105-140μm,短徑35-70μm,圓形的直徑20-56μm。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木質部被寬狹不一的射線分成很多束,呈放射狀排列,形成層環形,近中央有4個大的1-2分叉的木質部束,內方可見副形成層。粗大的塊根中央有異型維管束,其木質部在外方,韌皮部在內方。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化學成份】含尿囊素(allantoin),硬脂酸(stearicacid),豆甾-4-烯-3,6-二酮(stigmast-4-en-3,6-dione),豆甾烷-3,6-二酮(stigmastane-3,6-di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蔔甙(daucosterol),馬兜鈴酸(aristolochicacid)A、馬兜鈴酸A甲酯(aristolochicacidAmethylester),6-甲氧基去硝基馬兜鈴酸甲酯(6-methoxydenitroaristolochicacidmethylester),去硝基馬兜鈴酸(denitroaristolochicacid),6-甲氧基去硝基馬兜鈴酸(6-methoxydenitroaristolochicacid),6-甲氧基馬兜鈴酸A甲酯(6-methoxyaristolochicacidAmethylester),異馬兜鈴內酯(isoaristolactone),銀袋內酯(versicolactone)A、B、C、D。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腸炎腹瀉;菌痢;咽喉腫痛;腮腺炎;瘰癧;乳癰;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白金果欖相關圖片

白金果欖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白芥子  下一个:白九股牛>>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