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GuānɡGuǒNánShéTé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衛矛科植物光果南蛇藤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astruspunctatusThunb.[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var.punctatus(Thunb.)Rehd;C.articulatusThunb.var.punctatus(Thunb.)Makino]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幹。
【原形態】光果南蛇藤藤狀灌木,小枝光滑,有斑點及皮孔。葉互生;葉柄長約lcm;葉光滑,橢圓形或長方狀橢圓形,稀倒卵形,長3.5-8cm,寬2-4cm,先端銳狀或鈍狀,基部尖形,具不顯明之粗鋸齒緣。葉脈每邊4-5條。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雄花白色,萼片、花瓣均為5枚,花盤杯形,花藥具粉紅色小點;退化雌蕊柱頭3裂。蒴果卵形,光滑,單生,束生或稀2個,近於無果梗,長約8mm,幹則呈蒼白黃色。種子具黃紅色假種皮。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臺灣等地。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止痛。主瘡瘍腫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