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伏龍肝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FúLónɡGān

【別名】竈心土

【來源】為久經草或木柴熏燒的竈心土。

【性狀】為不規則的團塊,大小不一。全體紅褐色,表面有削砍的刀痕。質較硬,斷面色稍深,常有蜂窩狀小孔。具煙熏氣。味淡。

【性味】辛,微溫。

【功能主治】溫中和胃,止吐,止血,止瀉。用於妊娠惡阻,胃寒嘔吐,腹瀉,便血,吐血,血崩,赤白帶下,尿血,鼻衄,胎盤滯留,直腸出血。

【用法用量】0.5~2兩,水煎澄清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伏龍肝《*辭典》

【出處】《雷公炮炙論》

【拼音名】FúLónɡGān

【別名】竈中黃土(《金匱要略》),釜下土(《肘後方》),釜月下土(《補缺肘後方》),竈心土(《綱目》)。

【來源】為久經柴草熏燒的竈底中心的土塊。在拆修柴火仕(或燒柴的窯)時,將燒結的土塊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雜質即得。

【性狀】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全體紅褐色,表面有刀削痕。質較硬,但易砸碎,並有粉末脫落,斷面細軟,色稍深,常有蜂窩狀小孔。具煙熏氣,味淡.以塊大,色紅褐,質細軟者為佳。部分溶於水,加酸部分溶解,且有氣泡發生,其酸溶液加5%亞鐵氰化鉀試液呈藍綠色,且有藍色沈澱生成。

【化學成份】主要由矽酸、氧化鋁及氧化鐵所組成;此外,尚含氧化鈉、氧化鉀、氧化鎂、氧化鈣等。

【藥理作用】鴿灌服伏龍肝煎劑2克/公斤,每天兩次,共4次後,對於靜脈註射洋地黃酊引起的嘔吐有止吐作用,主要為嘔吐次數減少,嘔吐的潛伏期並無明顯改變。對阿樸嗎啡引起的狗嘔吐無效。

【性味】

辛,溫。

①《別錄》:"味辛,微溫。"

②《藥性論》:"味鹹,無毒。"

【歸經】

入脾、胃經。

①《本草求真》:"入肝、脾。"

②《本草便讀》:"入脾、胃。"

【功能主治】

溫中燥濕,止嘔止血。治嘔吐反胃,腹痛泄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婦女妊娠惡阻,崩漏帶下,癰腫潰瘍。

①《別錄》:"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

②《日華子本草》:"治鼻洪,腸風,帶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

③《本草蒙筌》:"辟除時疫,安眙。搗細,調水服之。"

④《綱目》:"治心痛狂癲。妊娠護胎,諸瘡。"

⑤《本草備要》:"調中止血,去濕消腫。"

⑥《陸川本草》:"治小兒慢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布包),1~2兩;或入散劑;或煎湯代水煎藥。外用:研末調敷。

【註意】

陰虛失血及熱證嘔吐反胃忌服。

①《本草經疏》;"陰虛吐血者不宜用。癰腫毒盛難消者,不得獨用。"

②《本草從新》:"無濕勿用。"

【附方】

①治反胃:竈中土,用十余年者,為細末,米飲調下三、二錢許。(《百一選方》)

②治心痛冷熱:伏龍肝末,煮水服方寸匕。若冷,以酒和服,瘥。(《救急方》)

③治吐血、瀉血,心腹痛:多年堊壁土、地爐中土、伏龍肝。上等分,每服一塊如拳大,水二碗,煎一碗,澄清服,白粥補之。(《普濟方》伏龍散)

④治吐血、鼻血不止:伏龍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頓服。(《廣利方》)

⑤治下血先便後血:甘草、幹地黃、白肅、附子(炮)、阿膠、黃芩各三兩,竈中黃土半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金匱要略》黃土湯)

⑥治婦人血露:炒伏龍肝半兩,蠶沙一兩,阿膠一兩。同為末,溫酒調,空肚服二、三錢,以知為度。(《本草衍義》)

⑦治產後血氣攻心痛,惡物不下:竈中心土研末,酒服二錢,瀉出惡物效。(《救急方》)

⑧治小兒丹毒:多年竈下黃土末,和屋漏水傅之,新汲水亦可,雞子白或油亦可,幹即易。(《肘後方》)

⑨治小兒重舌:竈月下黃土末,苦酒和塗舌上。(《千金方》)

⑩治小兒臍瘡,久不瘥:伏龍肝,細研末敷之。(《聖惠方》)

⑾治臁瘡久爛:竈內黃土(年久者研細末)、黃柏、黃丹、赤石脂、輕粉末等分。清油調,入油絹中貼之,勿動,縱癢,忍之良。(《濟急仙方》)

⑿治聤耳:伏龍肝細研半兩,以豬膏和拈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日再易,夜一易。(《聖濟總錄》)

⒀治癰腫:伏龍肝以大酢和作泥,塗布上貼之,幹則易之。(《千金翼方》)

【摘錄】《*辭典》

伏龍肝《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

1.出自《雷公炮炙論》(《中藥大辭典》)、《名醫別錄》(《中華藥海》伏龍肝始載於《別錄》,列為下品。

2.《本草經集註》曰:"此竈中對釜月下黃土也……"《綱目》雲:"獨孤滔《丹書》言,伏龍肝取經十年竈下,掘深一尺,有色如紫瓷者是真,可縮賀,伏丹砂。蓋亦不知豬肝之義,而用竈下土以為之也。"從以上各家對伏龍肝之基原、形色之記載考證,可知目前所用伏龍肝與古時相符。

【拼音名】FúLónɡGān

【英文名】FurnaceSoil

【別名】竈中黃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竈中土、竈內黃土、竈心土

【來源】

藥材基源:為久經柴草熏燒的竈底中心的土塊。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采收和儲藏:在拆修柴火竈(或燒柴的窯)時,將燒結的土塊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雜質即得。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產。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為不規則塊狀。橙黃色或紅褐色。表面有刀削痕。體輕,質較硬,用指甲可刻劃成痕,斷面細軟,色稍深,顯顆粒狀,並有蜂窩狀小孔。具煙熏氣,味淡。有吸濕性。以塊大整齊、色紅褐、斷面具蜂窩狀小孔、質細軟者為佳。

【化學成份】主要由矽酸(H2SiO3)、氧化鋁(Al2O3)及三氧化二鐵(Fe2O3)所組成;還含有氧化鈉(Na2O),氧化鉀(K2O),氧化鎂(MgO),氧化鈣(CaO),磷酸鈣[Ca3(PO4)2]等。

【藥理作用】

1.止嘔作用:本品內服後對胃腸的末梢神經有鎮靜、麻醉作用,能減少對胃腸粘膜的刺激,而達止嘔作用。鴿灌服伏尤肝煎劑3g/kg,每天兩次,共4次後,對於靜脈註射洋地黃酊引起的嘔吐有止吐作用,主要為嘔吐次數減少,嘔吐的潛伏期並無明顯改變。對阿樸嗎啡引起的狗嘔吐無效。

2.本品外用撒布瘡面能使血管收縮,分泌物減少,具收斂止血作用。鴿灌服伏龍肝煎劑3g/kg,每日2次,連服2天,對靜註洋地黃酊所致嘔吐可使嘔吐次數減少,嘔吐的潛伏期無改變。對去水嗎啡引起的狗嘔吐則無效。

【鑒別】(1)取本品粉末約1g,加稀鹽酸10ml,即泡沸,生成大量氣體,將此氣體通入氫氧化鈣試液中,即生成白色沈澱。(檢查碳酸鹽)(2)取上述反應後的溶液,濾過。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①取濾液1ml,加亞鐵氰化鉀試液,即生成藍色沈澱。(檢查鐵鹽)②取濾液1ml,加氫氧化鈉試液,即生成白色膠狀沈澱;分離,沈澱能在過量的氫氧化鈉試液中溶解。(檢查鋁鹽)

【炮制】《雷公炮炙論》:"細研,以滑石水飛過兩遍,令幹用。"

【性味】辛;溫;無毒

【歸經】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溫中止血;止嘔;止瀉。主嘔吐反胃;腹痛泄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婦女妊娠惡阻;崩漏;帶下;癰腫潰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布包煎湯,澄清代水用,60-120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註意】陰虛失血及熱證嘔吐反胃忌服。1、《本草經疏》:陰虛吐血者不宜用。癰腫毒盛難消者,不得獨用。2、《本草從新》:無濕勿用。出血、嘔吐、泄瀉屬熱證者禁服。

【附方】1.黃土湯(《金匱要略》),主治下血,先便後血者。2.伏龍散(《普濟方》),主治吐血,瀉血,心腹痛。

【各家論述】

1.《別錄》: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

2.《日華子本草》:治鼻洪,腸風,帶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

3.《本草蒙筌》:辟除時疫,安胎。搗細,調水服之。

4.《綱目》:治心痛狂癲。妊娠護胎,諸瘡。

5.《本草備要》:調中止血,去濕消腫。

6.《陸川本草》:治小兒慢驚。

7.《本草匯言》:伏龍肝,溫脾滲濕,性燥而平,氣溫而和,味甘而斂,以藏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匱方》之療先便後血;《別錄》方之止婦人血崩,漏帶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汙穢久延;雜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溫湯調服七劑即定。他如藏寒下泄,脾胃因寒濕而致動血絡,成一切失血諸疾,無用不宜爾。

8.《本草便讀》:伏龍肝即竈心土,須對釜臍下經火久煉而成形者,具土之質,得火之性,化柔為剛,味兼辛苦。其功專入脾胃,有扶陽退陰散結除邪之意。凡諸血病,由脾胃陽虛而不能統攝者,皆可用之,《金匱》黃土湯即此意。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伏龍肝相關圖片

伏龍肝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佛指甲  下一个:伏毛苧麻>>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