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觀音蓮功效和作用

【出處】《峨嵋藥植》

【拼音名】GuānYīnLián

【別名】海草(《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羽裂星蕨的全草。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左右。根狀莖粗而橫走,鱗片三角形,顯篩孔狀,棕色。葉近生;葉柄租,長10~30厘米,褐棕色,無毛;葉片羽狀深裂,長30~40厘米,寬20~30厘米;裂片線形,長7~15厘米,寬3~4厘米,鈍頭,邊緣微波狀;葉紙質,綠色,葉脈明顯,細脈網狀。孢子囊群小形,星點狀散布葉下,有時融合;孢子兩面形,平滑。

【生境分布】生林下或溪邊濕地。分布於西南、華南及臺灣等地。

【功能主治】

①《峨嵋藥植》:"治刀傷。"

②《廣西藥植名錄》:"葉:治跌打,下水,治疝氣。"

③《廣西植物名錄》:"全株:清熱祛濕,活血散瘀。治跌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觀音蓮《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峨嵋藥植》

【拼音名】GuānYīnLián

【英文名】WidenedMicrosorium

【別名】海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稀子蕨科植物稀子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nachosorumhenryiChrist

【原形態】陸生蕨類,植株高達90cm。根莖橫臣或斜伸,粗短,頂部有棕色短腺毛。葉簇生;葉柄長25-50cm,腹面有縱溝,幼時密生棕色短腺毛,後漸脫落;葉軸及羽軸均疏生棕色生腺毛,葉軸上常有一卵形芽苞,褐綠色;葉片膜質,狹卵形或三角狀橢圓形,長30-45cm,寬18-36cm,四回羽狀細裂;一回羽片10-15對,近對生,有柄,狹卵形,第1對羽片最大,長14-24cm,寬8-12cm;二回羽片約15對,互生,有短柄,狹卵形至披針形,長4-7cm,寬1.2-2cm;三回羽片8-10對,互生,具短柄,斜長圓形,長6-8mm,寬5-6mm,兩側各有1-2個有尖頭的裂片;葉脈羽狀,側脈在裂片內分叉。孢子囊群小,圓形,生於葉背小脈的近頂部,無囊群蓋。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500-1600m的溝谷密林下或山溝灌木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根莖圓柱形,粗短。表面棕色,橫斷面可見黃白色維管束。葉柄長25-40cm,直徑約3.5mm,禾稈色,草質,密被銹色的腺狀毛;葉片三角狀長圓形,長25-40cm,寬18-30cm,四回羽狀細裂,膜質,褐綠色;葉軸及羽軸有銹色腺毛,葉軸中部以上常有1-3枚珠芽腋生於羽片基部。孢子囊群圓而小,近頂生於小脈上。氣微,味微澀。

【化學成份】全草含稀子蕨內酯(mukagolactone),稀子蕨素(monachosorin)A、B、C。

【性味】微苦;平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痛。主風濕骨痛;跌打傷痛;疝氣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1.《峨嵋藥植》:治刀傷。

2.《廣西藥植名錄》:葉:治跌打,下水,治疝氣。

3.《廣西植物名錄》:全株:清熱祛濕,活血散瘀。治跌打。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觀音蓮相關圖片

觀音蓮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觀音茶  下一个:觀音莧>>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