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倒掛牛功效和作用

【出處】《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DàoGuàNiú

【別名】大牛昴、朝天子、牛王刺

【來源】為豆科植物多毛葉雲實的根及莖皮。夏、秋采收。

【原形態】落葉攀援灌木,有鉤刺。幼枝密被褐色短柔毛,老枝紅褐色。2回羽狀復葉,長20~30厘米;羽片3~10對,有柄;每羽片有小葉6~9對。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厘米;花黃色,雄蕊稍突出於萼外,莢果狹長圓形,長6~10厘米,近木質,略彎。種子長圓形,褐色,有花紋,長約1厘米。花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於平川、丘陵或低山坡的路旁或溪邊。分布陜西等地。

【性味】味澀,性熱,有小毒。

【功能主治】根:解表發汗。治傷風感冒頭痛,筋骨疼痛及跌打損傷。莖皮:外用治酒齇鼻。

【用法用量】內服:根:熬湯,3~5錢;或浸酒。

【摘錄】《*辭典》

倒掛牛《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DàoGuàNiú

【英文名】Mysorethorn

【別名】大牛昂、牛王刺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多毛葉雲實的根及莖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esalpiniadecapetala(Roth)Alstonvar.pubescens(TangetWang)P.C.Huang[CaesalpiniasepiariaRoxb.var.pubescensTangetWang]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挖取根部或剝取莖皮,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多毛葉雲實落葉攀援灌木。有鉤刺,全株密被褐色短柔毛,老枝紅褐色。二回羽狀復葉,長20-30cm,羽片3-10對,有柄;每羽片有小葉6-9對。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cm,花黃色,雄蕊稍尖,伸於萼外。莢果狹長圓形,長6-10cm,略彎,近木質。種子長圓形,褐色;有花紋,長約1cm。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750m的平川、丘陵或山坡的路旁或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陜西、甘肅、湖南、貴州等地。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本品根乙醇提取物0.1g/kg腹腔註射可顯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0.01g/kg還可顯著抑制角叉菜膠、蛋清所致大鼠足腫脹,0.1g/kg作用更為顯著。對於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胸膜炎滲出,0.1g/kg、0.2g/kg分別腹腔註射也有顯著抑制效果,表明本品根醇提取物有顯著抗炎作用。

2.毒性本品根乙醇提取物腹腔註射對小鼠的LD50為303.7g/kg。

【性味】澀;熱;有小毒

【歸經】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解表發汗,化瘀止痛。主傷風感冒,頭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酒皶鼻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倒掛牛相關圖片

倒掛牛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倒掛草  下一个:倒罐子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