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廣石豆蘭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GuǎnɡShíDòuLán

【別名】單葉巖珠、巖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廣東石豆蘭的假鱗莖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ulbophyllumkwangtungenseSchltr.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鮮用或蒸後曬幹。

【原形態】廣東石豆蘭,附生植物。根莖長,粗約2mm。假鱗莖近長圓形,長1-2.5cm,粗2-5mm,彼此相距2-7cm,基部生多數須根。頂生1葉,具短柄;葉片革質,長圓形,長2-6.5cm,寬4-10mm,先端鈍圓微凹,基部漸狹成楔形,全緣;中脈明顯。花葶高出葉,長達8cm,被3-5枚鞘。總狀花序縮短呈傘形,頂生,具2-4(7)朵花;花苞片小,比花梗(連子房)短;花淡黃色;萼片近相同,線狀披針形,中萼片長約1cm,側萼片稍長,上部邊緣上卷呈筒狀,頂端尾狀,基部大部分貼生於合蕊柱基部和蕊柱足上;花瓣狹披針形,長約5mm,長漸尖,全緣;唇瓣對褶,比花瓣短,唇盤上具4條褶片;合蕊柱腳短,其離生部分長約0.4mm。花期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附生於樹上或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根莖纖細,直徑1-1.5mm,每隔1.4-2.5cm有一假鱗莖。假鱗莖卵狀長圓形、類圓錐形,長0.8-1.5cm,直徑4-8mm,表面具細縱棱紋,近根莖一側具1凹槽,基部不收縮成柄狀。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假鱗莖橫切面: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8-13μm,棱角鈍。外圍維管束外側有帽狀纖維束,中部維管束較大,其內外側均有纖維束。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性味】味甘;淡;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滋陰;消腫。主風熱咽痛;肺熱咳嗽;陰虛內熱;熱病口渴;風濕痹痛;跌打損傷;乳腺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搗敷。

【註意】虛寒者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廣石豆蘭相關圖片

廣石豆蘭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廣藿香  下一个:廣藤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