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海鷂魚膽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HǎiYàoYúDǎn

【來源】

藥材基源:為魟科動物赤魟、花點魟及其近緣種的膽囊。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Dasyatisakajei(MulleretHenle)2.Dasyatisuarnak(Forskal)

采收和儲藏:捕殺後,剖腹,取出膽囊,鮮用或晾幹。

【原形態】

1.赤魟,體盤亞圓形,平扁,前緣斜直,與吻端約成60°。一般重1-2kg,大者可達10-20kg,體盤長達1m,盤寬比盤長約大1.2倍。吻短,稍突出。眼小,眼球紅與噴水孔等大。口小,波曲,口底具乳突5個,中間3個較大。外側乳突細小。牙細小平扁,鋪石狀排列。幼體較光滑,頭後正中有1個扁平結刺。成體自頭後至尾刺前有一縱行結刺,約20余枚,肩區外各具結刺一短行,紅1枚。眼後具一小群小刺,尾上幾個結刺較大而尖利。腹鰭後緣平直,前後角均鈍圓。尾細長,為體盤長2-2.7倍。上下方均具膜,上皮膜短而低,下皮膜明顯延長。體赤褐色或綠褐色,大者色較深,於眼前、眼下、噴水孔上側和後部及尾的兩側呈赤黃色;腹面白色,近邊緣外橙黃色。

2.花點魟,體盤寬達1.5m以上,重100余kg。吻頗尖,相當突出眼頗小,稍突起,眼球比噴水孔稍小。口小,波曲,口底乳突4-7個,近中部2個最顯著。牙細小,平扁,具橫突,上頜30多縱行。腹鰭頗狹長,在雌體較短寬,裏緣與後緣連合,外角圓鈍。鰭腳平扁,後端頗尖。尾鞭狀,很長,約為體盤長的3倍以上,上下皮膜幸免消失。具尾刺,在尾刺以前的尾部具一平扁鱗片狹帶,尾刺後的尾部密被尖細鱗片。體背黃褐色或灰褐色,密具黑褐色圓形或多邊形斑塊,大斑與眼球約同大。尾具暗青色橫環70余條。腹面淡白,邊區褐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暖水性底層魟類,棲息於近海沙泥質海底,主食貝類與甲殼類,冬季生活於深水處,夏季移棲於內灣淺水區,有時溯江而上,也可生活於淡水。

2.暖水性大型魟類,棲息於近海底層,卵胎生。

資源分布:1.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2.我辦發布於東海和南海。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健胃;散瘀。主胃痛;跌打損傷;濕熱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幹膽研末或浸酒,3-9g;或鮮膽汁煮沸,3-4ml。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海鷂魚膽相關圖片

海鷂魚膽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海鷂魚齒  下一个:海鷂魚肝>>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