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苦楝子功效和作用

【出處】參見"川楝子"條。

【拼音名】KǔLiànZǐ

【別名】土楝實、苦心子、楝棗子、楝果子、土楝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楝MeliaazedarachL.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eliaazedarachL.2.MeliatoosendanSieb.etZucc.

采收和儲藏:秋、冬兩季果實成熟呈黃色時采收,或收集落下的果實。曬幹、陰幹或烘幹。

【原形態】

1.楝落葉喬木,高15-20m。樹皮暗褐色,縱裂,老枝紫色,有多數細小皮孔。二至三回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卵形至橢圓形,長3-7cm,寬2-3cm,先端長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有鈍尖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幼時有星狀毛,稍後除葉脈上有白毛外,余均無毛。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淡紫色,長約1cm;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兩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針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長約7mm;子房上位。核果圓卵形或近球形,長1.5-2cm,淡黃色,4-5室,每室具1顆種子。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2.川楝喬木,高達10m。樹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狀鱗片。二至三回奇數羽狀復葉,長約35cm;羽片4-5對;小葉卵形或窄卵形,長4-10cm,寬2-4cm,全緣或少有疏鋸齒。圓錐花序腋生;花萼灰綠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花絲合生成筒。核果大,橢圓形或近球形,長約3cm,黃色或粟棕色,果皮為堅硬木質,有棱,6-8室,種子長橢圓形,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曠野或路旁,常栽培於屋前房後。

2.生於海拔500-2100m的雜木林和疏林內或平壩、丘陵地帶濕潤處,常栽培於村旁附近或公路邊。

資源分布:1.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廣西、雲南,西至四川等地。

2.分布於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核果長圓形至近球形,長1.2-2cm,直徑1.2-1.5cm。外表面棕黃色至灰棕色,微有光澤,幹皺。先端偶見花柱殘痕,基部有果梗痕。果肉較松軟,淡黃色,遇水浸潤顯粘性。果核卵圓形,堅硬,具4-5棱,內分4-5室,每室含種子1顆。氣特異,味酸、苦。

【化學成份】果實中含有苦楝子酮(melianone),苦楝子醇(melianol),苦楝子內酯(melialactone),7-二十三醇(7-triccoanol),兒茶精(caiechin),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3-O-葡萄糖甙(β-sitosteryl-3-O-glucoside),香草醛(vanillin),桂皮酸(cinnamicacid),印楝子素(azadira-chtin),1-桂皮酰苦楝子醇酮(1-cinnamoylmelianolone),苦楝子二醇(melianediol),苦楝新醇(melianoninol)。種子中含6-乙酰氧基-11-羥基-7-酮基-14β15-環氧苦楝子新素-1,5-二烯-3-O-L-吡喃鼠李糖甙(6-acetoxy-11-hydroxy-7-oxo-l4β15-epo-xymeliacin-1,5-diene-3-O-L-rhamnopyranoside),印楝沙蘭林(salannin),印楝德林(meldenin),6-乙酰氧基-7-酮基-14β15-環氧苦楝子新素-1,5-二烯-3-O-D-吡喃木糖甙(6-acetoxy-7-oxo-l4β15-epoxymeliacin-1,5-diene-3-O-D-xylopy-ranosi-de),6,11-二乙酰氧基-7-酮基-14β15-環氧苦楝子新素-1,5-二烯-3-O-吡喃葡萄糖甙(6,11-diacetoxy-7-oxo-l4β15-e-poxymeliacin-1,5-diene-3-O-e-glucopyranoside)。種子油含多種脂肪酸,其中不飽和酸約占85%,主要成分為亞油酸(linoleicacid),油酸(oleicacid);果實油含肉豆蔻酸(myristicacid),亞油酸,油酸,棕櫚酸(palmitic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acid)。

【藥理作用】苦楝子的乙醇浸液、水浸液及煎液的抗真菌實驗證明,乙醇浸液抗真菌作用最強,10%楝子乙醇浸液即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尤其對白色念珠菌、新生隱球菌呈現較強的抑菌作用,而水浸液和煎液的抑菌作用較差。

【炮制】

1.《瑞竹堂方》:“破四片。”2.《本草備要》:“去皮,取肉,去核用。”3.《醫宗金鑒》:“泡去核。"現行,取原藥材,揀凈雜質。用時搗碎。

4.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鑒別"項。貯幹燥容器內,置陰涼幹燥處。防蛀,防黴。

【性味】苦;寒;有小毒

【歸經】肝;胃經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殺蟲。主脘腹脅肋疼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凍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塗。行氣止痛炒用,殺蟲生用。

【註意】脾胃虛寒者禁服。不宜過量及長期服用。內服量過大,可有惡心、嘔吐等副反應,甚至中毒死亡。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苦楝子相關圖片

苦楝子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苦楝葉  下一个:苦良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