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海蘊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HǎiYùn

【來源】為海蘊科植物海蘊的藻體。

【原形態】

藻體絲狀粘滑,淺褐色至黃綠色,由絲狀體組成的假膜體,外形呈圓柱形,常中空,具有不規則的二叉式小分枝,體高8~30厘米或更長,基部固著器為盤狀。單室孢子囊橢圓形或倒卵圓形,多室子囊線形。

附著在其它低潮線附近的藻體上,多數附著在繩藻或海蒿子的藻體上。

【生境分布】分布遼寧、山東、廣東等地沿海。

【性味】《本草拾遺》:"鹹,寒,無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遺》:"主癭瘤結氣在喉間,下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

【摘錄】《*辭典》

海蘊《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本草拾遺》:海蘊,生大海中。細葉如馬尾,似海藻而短也。

2.《綱目》:海蘊,溫、亂絲也,其葉似之,故名。

【拼音名】HǎiYùn

【英文名】Algae

【別名】滑溜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蘊科植物海蘊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macystusdecipiens(Sur.)Kuck.[MesogloeadecipiensSur.;Cladosiphondecipiens(Sur.)Okam.]

【原形態】藻體絲狀線形,極粘滑,淺褐色或黃綠色;成體逐漸變為黃褐色或暗褐色,高10-15(-30)cm或更長。質柔軟,極粘滑,稍中空,枝近互生,具不規則二叉式小分枝。髓部細胞長橢圓形,寬50-80μm,長100-150μm,排列疏松。皮層由單列或略分枝的同化絲組成,略彎曲,通常由10-15個細胞組成。基部常長出無色的毛。繁殖時由同化絲轉化而成單室孢子囊,橢圓形或倒卵圓形;多室孢子囊線形。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平靜的內灣、低潮線下。常纏繞附著在馬尾藻屬的多種藻體上。

資源分布: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性狀】性狀鑒別藻體卷曲成團,黑褐色至灰黃綠色。水浸展平後呈線形,長8-25cm,枝近互生,呈不規則二叉式分枝。柔軟而粘滑。質脆易碎,斷面常中空。氣微腥,味鹹。

【化學成份】含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α,β-胡蘿蔔素(carotene),β-玉蜀黍胡蘿蔔素(β-zeacarpteme),海膽烯酮(echinenone),巖藻黃質(fucoxanthin),鯰魚黃質(parasiloxanthin),7,8-二氫鯰魚黃質(7,8-dihydroparasiloxanthin),硫酸多糖(sulfatedpolysaccharide),多種有機酸。

【藥理作用】將人免疫缺陷型病毒(HIV)用海蘊多糖50-100μg/ml於0℃處理2h,然後再與MT-4淋巴細胞一起培養3d,該淋巴細胞即呈抗原陰性。其機制是海蘊多糖抑制了反轉錄酶活性。

【性味】鹹;寒;無毒

【歸經】肝;肺經

【功能主治】消痰軟堅;利水消腫。主癭瘤;甲狀腺腫;喉炎;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本草拾遺》:主癭瘤結氣在喉間,下水。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海蘊相關圖片

海蘊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海月殼  下一个:海藻>>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