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ShíJì
【別名】華鯨(《魚類分類學》),老母豬魚、山鯽魚(《黑龍江流域魚類》)。
【來源】為鯉科動物華鳈的肉。
【原形態】
體稍側扁,腹部圓。體長約15厘米。頭很短,吻鈍而圓,吻長略大於眼徑。口下位,呈馬蹄形,下頒的前緣有一層較發達的角質層。上層為弧形,下層溝中斷。兩鼻孔間凹陷,使吻部突出。上頜須1對,很短。下咽齒1行,齒端呈鉤狀,外側1個呈圓柱形。鱗中等大,側線鱗40~41。背鰭Ⅲ7,不分枝鰭條基部較硬,起點在腹鰭之前。臀鰭Ⅲ6。較短。體多深色,體側有4條垂直的寬黑斑;各鰭呈黑色,其邊緣為白色。
喜棲於底層多泥沙的流水或靜水的中下層。產卵期4~5月。
【生境分布】分布長江和黑龍江的幹、支流及附屬的湖泊、河流中。
【性味】姚可成《食物本草》:"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姚可成《食物本草》:"安胃和中,利小便,解熱毒。腌食更佳。"
【摘錄】《*辭典》
石鯽《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ShíJì
【英文名】goldencarp
【別名】山鯽魚、老母豬魚、花石鯽、花魚、山鰹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華鳈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rcocheilichthyssinensisBleeker
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後,除去鱗片及內臟,鮮用。
【原形態】華鳈,體長而側扁。頭背部隆起,腹圓無腹棱。頭短,吻圓鈍,微突出。口下位,略呈馬蹄形。下咽齒1行,齒端呈鉤狀,外側1個呈圓柱形鰓耙外側8-9。唇稍厚,唇後溝中斷,間隔較寬。口色有1對短須。鱗中等大,側線鱗40-41。背鰭3,7,不分支鰭條基部較硬,起點在腹鰭之前。臀鰭3,6,較短。尾鰭分叉較淺。體背灰黑色,體側灰色,腹部灰白色。體側有4條寬而垂直的黑色斑點。各鰭黑色,其邊緣為白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活於水體的中下層,常棲息於水質澄清、底層多泥沙的流動或青止水域之中。為雜食性魚類。
資源分布:廣布於長江和黑龍江的幹支流,以及各附屬的湖泊和河流。
【化學成份】全魚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脂肪。皮及鰓含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如玉蜀黍黃質(zeaxanthin),葉黃素(lutein),梳黃質(cynthiaxanthin),隱黃質(cryptoxanthin),矽藻黃質(diatoxanthin),胡蘿蔔二醇(tunaxanthin),喇蛄素(astacene)。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胃;利小便;解熱毒。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後飽脹;水腫脹滿;黃疸;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50-100g。
【各家論述】姚可成《食物本草》:安胃和中,利小便,解熱毒。腌食更佳。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