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BáiShíYīnɡ
【來源】為一種塊狀的二氧化矽礦石。全年可采挖,揀選純白色的供用。
【性狀】呈不規則的塊狀,多具棱角,大小不一。全體呈白色或乳白色,有的微帶黃色。表面不平坦而光滑,有脂肪樣光澤。質極堅硬,體重,破而不平齊,邊緣較鋒利,可劃刻玻璃。無臭,無味。
【炮制】煆白石英:取凈白石英,打碎,置坩鍋或其他容器內,在無煙的爐火中煆至紅透,倒入醋盆中淬酥,反復2次,取出晾涼,用時搗碎即得(每100斤用醋20~30斤)。
【性味】甘,微溫。
【功能主治】鎮靜安神,止咳,降逆。用於驚悸不安,咳嗽氣逆。
【用法用量】3~4錢。
【備註】(1)歷代有紫石英入血份,白石英入氣份之說。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白石英《*辭典》
【出處】《本經》
【拼音名】BáiShíYīnɡ
【來源】為氧化物類礦物石英的礦石。采得後,揀選純白的石英。
【原形態】石英(《綱目》)三方晶系。晶體呈六方柱狀,柱體晶面上有水平的條紋,也常呈晶簇狀、粒狀等集合體產出。顏色為無色或白色,由於所含雜質關系,晶體常呈各種不同的顏色,以淺紅、煙色、紫色等為常見。條痕白色。結晶體顯玻璃光澤,塊狀體呈油狀光澤,光澤強度不一。透明至半透明,也有不透明者。斷口貝殼狀,或不平坦狀參差狀。硬度7。比重2.65。性脆。具焦熱電性及壓電性。完整的晶體產於巖石晶洞中,塊狀的常產於熱液礦脈中;也是花崗巖、片麻巖、砂巖等各種巖石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境分布】產江蘇、廣東、湖北、河北、福建、陜西等地。
【性狀】
為不規則的塊狀,多具棱角,大小不一。全體呈白色或乳白色,有的微帶黃色。表面不平坦而光滑,透明至不透明,具玻璃光澤或脂肪光澤。質堅硬而重,砸斷面不整齊,邊緣較鋒利,可刻劃玻璃。無氣味。以色白、明潔、有光澤、無雜色、雜質者為佳。溶於氫氟酸,不溶於其他酸,但可溶於強堿。
上海及北京地區所用的白石英為水晶。水晶與白石英為同一礦物,即石英無色透明的結晶體。
【化學成份】含二氧化矽(SiO2),其中Si53.3%,O46.7%;此外,尚含有不同的雜質,如A1+++,Fe+++,Na+,K+等。
【炮制】
白石英:洗凈,曬幹,砸碎。煆白石英:取凈白石英砸碎,入坩堝內,置無煙的爐火中煆紅,取出,放涼,研細。亦有醋煆者,將白石英置坩堝內,在無煙的爐火中煆至紅透,傾入醋中淬酥,取出再煆淬一次,晾幹。(每白石英100斤,用醋20斤)
《醫學入門》:"白石英,火煆醋淬七次,水飛用。"
【性味】
甘,溫。
①《本經》:"味甘,微溫。"
②《吳普本草》:"歧伯、黃帝、雷公、扁鶻:無毒。"
③《別錄》:"辛,無毒。"
④《本經逢原》:"甘,溫,無毒。"
【歸經】
入肺、腎、心經。
①《本草蒙筌》:"入肺經。"
②《綱目》:"手太陰、陽明氣分。"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陰、陽明經。"
【功能主治】
溫肺腎,安心神,利小便。治肺寒咳喘,陽痿,消渴,心神不安,驚悸善忘,小便不利,黃疸,石水,風寒濕痹。
①《本經》:"主消渴,陰痿不足,咳逆(一作’嘔逆’),胸膈間久寒,益氣,除風濕痹。"
②《別錄》:"療肺痿,下氣,利小便,補五臟。"
③《藥性論》:"能治肺癰吐膿,治嗽逆上氣,疸黃。"
④王好古:"實大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註意】
①《本草經集註》:"惡馬目毒公。"
②《本草求真》:"忌芥菜、蔓菁、蕪荑、葵、薺苨。"
③《得配本草》:"久服多服則元氣下陷。"
【附方】
①治形寒飲冷,肺氣沖逆,作咳作喘,或為哮嗆,或為冷怯:白石英二兩,日煎防飲,一月平復。(《青囊秘方》)
②治肺虛少氣,補虛羸,益肺,止嗽,進飲食:白石英一分(杵細者,綿裹),五味子、白茯苓、附子、人參各半錢,甘草一字。上為粗末,用水五大盞,銀石器中煮石英至三盞,投藥再煎至一盞半,去滓。分二服,空心晚食前或雞鳴拂旦服。(《雞峰普濟方》白石英湯)
③治腎腋陽氣衰微,津源不能上濟於華池,頻作渴者:白石英四兩,煎湯飲。或加枸杞子二兩同煎.(《青囊秘方》)
④治心臟不安,驚悸善忘,上膈風熱化痰:白石英一兩,朱砂一兩。同研為散。每服半錢,食後夜臥,金、銀湯調下。(《簡要濟眾方》)
⑤治五勞七傷,羸瘦,體熱心煩,小便不利,夜多恍惚:白石英五兩(煉成粉者),幹地黃二兩,白茯苓二兩,人參三兩(去蘆頭),天門冬五兩(去心,焙),地骨皮二兩。上藥搗羅為末,入石英粉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黃耆湯下三十丸。(《聖惠方》白石英丸)
⑥治腹堅脹滿,世號石水:白石英十兩,明凈者。捶如大豆大,以瓷瓶盛,用好酒二鬥浸,以泥重封瓶口,以馬糞及糠火燒之,長令酒小沸,從卯至午即住火。日可三度,暖一中盞次之。如不飲酒,即隨性少飲之。其白石英,可更一度燒用。(《聖惠方》)
⑦治風虛冷痹,諸陽不足,及腎虛耳聾,益精保神:㈠白石英三兩,坩堝內火煆酒淬三次,入瓶中密封,勿泄氣。每早溫服一鐘,以少飯壓之。㈡磁石(火煆醋淬五次)、白石英各五兩。絹袋盛,浸一升酒中五、六日。溫服,將盡更添酒。(《千金翼方》)
【摘錄】《*辭典》
白石英《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
出自1.《本經》。
2.《吳普本草》:白石英,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澤,長者二、三寸。采無時。
3.《別錄》:白石英,生華陰山谷及太山。大如指,長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二月采,亦無時。
4.陶弘景:今醫家用新安所出,極細長白澈者。壽陽八公山,多大者,惟須精白無瑕雜者。如此說,則大者為佳。
5.《唐本草》:白石英,所在皆有,今澤州、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徑三、
【拼音名】BáiShíYīnɡ
【英文名】Quartz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氧化物類礦物石英的礦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Quartz
采收和儲藏:采得後,揀選純白的石英。
【原形態】三方晶系。晶體呈六方柱狀,柱體晶面上有水平的條紋,也常呈晶簇狀、粒狀等集合體產出。顏色為無色或白色,由於所含雜質關系,晶體常呈各種不同的顏色,以淺紅、煙色、紫色等為常見。條痕白色。結晶體顯玻璃光澤,塊狀體呈油狀光澤,光澤強度不一。透明至半透明,也有不透明者。斷口貝殼狀,或不平坦狀參差狀。硬度7。比重2.65。性脆。具焦熱電性及壓電性。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完整的晶體產於巖石晶洞中,塊狀的常產於熱液礦脈中:也是花崗巖、片麻巖、砂巖等各種巖石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源分布:產江蘇、廣東、湖北、福建、陜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為六方柱狀或粗粒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多具棱角而鋒利。白色或淡灰白色;條痕白色。表面不平坦,半透明至不透明,具脂肪樣光澤。體重,質堅硬,可刻劃玻璃成劃痕;砸碎後,斷面不平坦。氣微,味淡。以色白、明潔、無雜色、雜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1)本品細碎屑白色。用水合氯醛裝置,置顯微鏡下觀察,無色透明,可見到斷面以受力點為圓心的同心圓波紋,似貝殼狀,或不具同心圓紋呈次貝殼狀。(2)透射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透明。低正突起。表面光滑,無糙面現象。見不到解理。最高幹涉色為Ⅰ級黃白色。波狀消光。一軸晶。正光性。折射率No=1.544,Ne=1.553。
品質標誌雜質檢查限制據《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年版規定:①碳酸鹽:本品細粉遇稀鹽酸,不得發生二氧化碳氣泡。②酸堿度:本品細粉加新沸過冷水振搖後的濾液,加甲基紅指示液或酚酞指示液,均不得顯紅色。
【化學成份】主含二氧化矽(SiO2),其中矽約占53.3%,氧約占46.7%;尚含微量鋁、鐵、鈉、鉀等。
【鑒別】取本品細粉適量,加等量無水碳酸鈉,充分混合均勻,用鉑金耳取小量,置火焰上灼燒,形成玻璃狀透明體,有時內部含有氣泡。(檢查二氧化矽)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石英4.23(8),3.33(>10),2.45(2),2.23(1)。
【炮制】
1.白石英:洗凈,曬幹,砸碎。
2.煆白石英:取凈白石英砸碎,入坩堝內,置無煙的爐火中煆紅,取出,放涼,研細。亦有醋煆者,將白石英置坩堝內,在無煙的爐火中煆至紅透,傾入醋中淬酥,取出再煆淬一次,晾幹。(每白石英100斤,用醋20斤)3.《醫學入門》:白石英,火煆醋淬七次,水飛用。
【性味】甘;辛;溫;無毒
【歸經】肺;腎;心經
【功能主治】溫肺腎;安心神;利小便。主肺寒咳喘;陽痿;消渴;心神不安;驚悸善忘;小便不利;黃疸;石水;風寒濕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註意】《得配本草》:久服多服則元氣下陷。
【附方】補肺湯《聖濟總錄》;白石英湯《雞峰普濟方》;白石英湯《聖濟總錄》;生地黃湯《聖濟總錄》
【各家論述】
1.《藥對》:濕可去枯,即紫石英、白石英之屬是也。
2.《本草衍義》:紫、白二石英,當攻疾,可暫煮汁用,未聞久服之益。張仲景(風引湯)之意,只令fu咀,不為細末者,豈無意焉。其久服,更宜詳審。
3.《本草備要》:按濕即潤也。潤藥頗多,石藥終燥,而徐之才取二石英為潤劑,存其意可也。
4.《本經》:主消渴,陰痿不足,咳逆(一作嘔逆),胸膈間久寒,益氣,除風濕痹。
5.《別錄》:療肺痿,下氣,利小便,補五臟。
6.《藥性論》:能治肺癰吐膿,治嗽逆上氣,疸黃。
7.王好古:實大腸。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