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黃楊葉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HuánɡYánɡYè

【別名】黃楊腦。

【來源】

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黃楊Buxussinica(Rehd.etWils.)M.Cheng或雀舌黃楊BuxusbodinieriLevl.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uxussinica(Rehd.etWils)M.Cheng[B.microphyllaSieb.etZucc.var.sinicaRehd.etWils.]2.BuxusbodinieriLevl.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

1.黃楊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6m。樹皮灰色,栓皮成有規則的剝裂;枝圓柱形,有縱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對兩側面無毛,節間長0.5-2cm。葉對生;葉柄長1-2mm,上面被毛;葉片革質,闊橢圓形、闊倒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通常中部以上較寬,先端圓或鈍,常有小凹口,基部圓或楔形,長1-3cm,寬0.8-2cm,葉面光滑,中脈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細毛,側脈明顯,中脈上常密被白色短線狀鐘乳體。穗狀花序腋生,單性,雌雄同株,花密集,花序軸被毛;苞片闊卵形,長2-2.5mm,背部多少有毛;雄花約10朵,無花梗,外萼片卵狀橢圓形,內萼片近圓形,長2.5-3mm,無毛,雄蕊連花藥長達4mm,不育雌蕊有棒狀柄,末端膨大,高2mm左右;雌花多存於花序上部,萼片6,排成2列,長達3mm,花柱3,子房3室,子房較花柱稍長,無毛,柱頭粗厚,倒心形,下延達花柱中部。蒴果近球形,長6-10mm,宿存花柱長2-3mm,由3心皮組成,沿室背3瓣裂,成熟時黑色,徑約1cm。花期3-4月,果期5-7月。

2.雀舌黃楊灌木,高3-4m。枝圓柱形,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後變無毛,葉薄革質,葉柄長1-2mm;葉片通常匙形,亦有狹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數中部以上最寬,長2-4cm,寬8-18mm,先端圓或鈍,往往有淺凹口或小尖凸頭,基部狹長楔形,葉面綠色,光亮,葉背蒼灰色,中脈兩面凸出,側脈極多。頭狀花序腋生,長5-6mm,花密集,花序軸長約2.5mm;雄花約10朵,花梗長0.4mm,萼片卵圓形,長約2.5mm,不育雌蕊有柱狀柄,末端膨大;雌花外萼片長約2mm,內萼片長約2.5mm,受粉期間子房長2mm,花柱長1.5mm,略扁,柱頭倒心形,下延達花柱1/3-1/2處。蒴果卵形,長5mm,宿存花柱直立,長3-4mm。花期2月,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1200-2600m的山谷、溪邊、林下,現可栽培作觀賞用。

2.生於海拔400-2700m的平地或山坡林下。

資源分布:1.分布於華東、中南及陜西、甘肅、四川、貴州等地。

2.分布於陜西、甘肅、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枝梗,篩去灰屑。飲片性狀:為完整或破碎的葉片,倒卵圓形,長10-30mm,全緣,先端稍凹,基部狹楔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主脈明顯,革質。氣微,味苦。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瘡癤腫毒;風火牙痛;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黃楊葉相關圖片

黃楊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黃楊木  下一个:黃藥子>>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