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YànWō
【別名】官燕、白燕、灰腰金絲燕、爪哇金絲燕、單色金絲燕、南海金絲燕
【來源】雨燕目雨燕科灰腰金絲燕CollocaliainexpectataHume.;爪哇金絲燕C.thunbergi;單色金絲燕C.unicolorJordon.;南海金絲燕C.linchiaffinisBearan.,以燕窩入藥。
【生境分布】福建、廣東(海南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日本、泰國。
【功能主治】養肺陰,化痰,止咳。主治肺虛癆嗽,咳喘,咯血,痿損潮熱等癥。
【用法用量】1~2錢。
【備註】燕窩生海島斷崖峭壁巖洞間,產期分三期,頭期為毛燕,二期為白燕,三期為血燕,以白燕為佳,色黑含毛較多者質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燕窩《*辭典》
【出處】《本經逢原》
【拼音名】YànWō
【別名】燕窩菜(《閩部疏》),燕蔬菜(《綱目拾遺》),燕菜(《現代實用中藥》)。燕根(《藥材學》)。
【來源】為雨燕科動物金絲燕及多種同屬燕類用唾液或唾液與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築成的巢窩。2、4、8月間采集。金絲燕在每年4月間產卵,產卵前必營築新巢,此時其喉部粘液腺非常發達,所築之巢,純為粘液凝固而成,色白潔凈,稱為"白燕";這時如被采去,金絲燕立即第二次築巢,往往帶有一些絨羽,顏色較暗,稱為"毛燕";有時亦可見有血跡,稱為"血燕。"
【原形態】
金絲燕:體長約9厘米。嘴暗褐色,形短,稍帶彎曲,基部寬闊。背褐黑色,略有光澤;腰部較淡;腹部灰白戌赤褐色。翅長而尖,合翅時,翼端遠超過尾端;尾短,尾羽略呈方形。腳極細弱,4趾均向前。多見於熱帶沿海地區,在島嶼險峻的巖洞深暗處築巢聚居。飛翔力很強,不善行走。食物為各種飛蟲。分布東南亞一帶及太平洋各島嶼上。
同屬的多種金絲燕如C.vestita;C.inexpectataHume.等所築的窩,均作燕窩入藥。
【生境分布】產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日本等地。
【性狀】
呈不整齊的半月形,長約6.5~10厘米,寬約3~5厘米,凹陷成兜狀。附著於巖石的一面較平,外面微隆起,附著面粘液凝成層排列較整齊,較隆起面細致,呈波狀,窩的內部粗糙,呈絲瓜絡樣。質硬而脆,斷面微似角質。入水則柔軟而膨大。
商品有白燕、毛燕、血燕之分。白燕(又名官燕)色潔白,偶帶少數絨羽;毛燕色灰,內有較多的灰黑色羽毛;血燕則含有赤褐色的血絲。以白燕的品質為最佳。
【化學成份】天然燕窩,含水分10.40%,含氮物質57.40%,脂肪微量,無氮提出物22.00%,纖維1.40%,灰分8.70%。去凈毛的燕窩,其灰分為2.52%,可完全溶解於鹽酸,內有磷0.035%,硫1.10%;燕窩水解,得還元糖至少17.26%(以葡萄糖計);含蛋白質數種,其氮的分布為:酰胺含氮10.08%,腐黑物含氮6.68%,精氨酸含氮19.35%,胱氨酸氮3.39%,組氨酸含氮6.22%,賴氨酸含氮2.46%,單氨含氮50.19%,非氨含氮7.22%。燕窩又含氨基己糖及類似粘蛋白的物質。灰分中以鈣、磷、鉀、硫為多。
【性味】
甘,平。
①《本經逢原》:"甘,平,無毒。"
②《本草從新》:"甘淡,平。燕窩腳:微鹹。"
③《本草再新》:"味甘鹹,性平,有微毒。"
【歸經】
入肺、胃、腎經。
①《本草求真》:"入肺、脾、腎。"
②《本草再新》:"入心、肺、腎三經。"
【功能主治】
養陰潤燥,益氣補中。治虛損,癆瘵,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久瘧,噎膈反胃。
①《物理小識》:."止小便數。"
②《本經逢原》:"調補虛勞,治咳吐紅痰。"
③《閩小記》:"白色(者)能愈痰疾,紅色(者)有益小兒痘疹。"
④《本草從新》:"大養肺陰,化痰止嗽,補而能清,為調理虛損癆瘵之聖藥,一切病之由於肺虛,不能清肅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開胃氣,已癆痢,益小兒痘疹。""燕窩腳:能潤下,治噎膈甚效。"
⑤《嶺南雜記》:"血燕,能治血痢;白者入梨加冰糖蒸食,能治膈痰。"
⑤《食物宜忌》:"壯陽益氣,和中開胃,添精補髓,潤肺,止久瀉,消痰涎。"
⑦《本草再新》:"大補元氣,潤肺滋陰,治虛勞咳嗽,咯血,吐血,引火歸源,滑腸開胃。"
【用法用量】內服:絹包煎湯,隔湯燉,1.5~3錢:或入膏劑。
【註意】
肺胃虛寒,濕痰停滯及有表邪者忌用,
《隨患居飲食譜》:"病邪方熾勿投。"
【附方】
①治老年痰喘:秋白梨一個,去心,入燕窩一錢,先用開水泡,再入冰糖一錢蒸熟。每日早晨服下,勿間斷。(《集驗方">文堂集驗方》)
②治噤口痢:白燕窩二錢,人參四分。水七分,隔湯頓熟,徐徐食之。(《救生苦海》)
③治翻胃久吐:服人乳,多吃燕窩。(《綱目拾遺》)
④治老年瘧疾及久瘧,小兒虛瘧,胎熱:燕窩三錢,冰糖半錢。頓食數次。(《內經類編試效方》)
【各家論述】
①《本經逢原》:"燕窩,能使金水相生,腎氣上滋於肺,而胃氣亦得以安,食品中之最馴良者。惜乎本草不收,方書罕用,今人以之調補虛勞,咳吐紅痰,每兼冰糖煮食,往往獲效。然惟病勢初淺者為宜,若陰火方盛,血逆上奔,雖用無濟,以其幽柔無剛毅之力耳。"
②《本草求真》:"燕窩,入肺生氣,入腎滋水,入胃補中,俾其補不致燥,潤不致滯,而為藥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是以虛癆藥石難進,用此往往獲效,義由於此。然使火勢急迫,則又當用至陰重劑以為拯救;不可恃此輕淡以為扶衰救命之本,而致委靡自失耳。"
③《綱目拾遺》:"燕窩,今人用以煮粥,或用雞汁煮之,雖甚可口,然亂其清補之本性,豈能已痰耶?有與冰糖同煮,則甘壅矣,豈能助肺金清肅下行耶?"
④曹炳章:"燕窩,《飲食辨錄》雲,性能補氣,凡脾肺虛弱,及一切虛在氣分者宜之,又能固表,表皮漏汗畏風者,服之最佳。每枚可重在一兩以上,色白如銀,瓊州人呼為崖燕,力尤大。一種色紅者;名血燕,能治血痢,兼補血液。"
【摘錄】《*辭典》
燕窩《中華本草》
【出處】
1.《嶺南雜記》:燕窩有數種,白者名官燕,斯(撕)之絲縷如細銀魚,潔白可愛,黃色者次之,中有紅者名血燕。綴於海山石壁之上,土人攀援取之,春取者白,夏取者黃,秋、冬不可取,取之則燕無所棲,凍死,次年無窩矣。
2.《本草從新》:燕窩可入煎藥,須用陳久者。色如糙米者最佳。燕窩腳(色紅紫,名血燕)功用相仿。假燕窩無邊無毛(或微有邊毛,皆偽為之),色白(甚有白如銀絲者)。
【拼音名】YànWō
【英文名】EdibleBird'sNest
【別名】燕窩菜、燕蔬菜、燕菜、燕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雨燕科動物金絲燕的唾液與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築成的巢窩。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llocaliaesculentaLinnaeus
采收和儲藏:2、4、8月間采集。金絲燕在每年4月間產卵,產卵前必營築新巢,此時其喉部粘液腺非常發達,所築之巢為粘液凝固而成,色白潔凈,稱為“白燕”;這時如被采去金絲燕立即第二次築巢,往往帶一些絨羽,顏色較暗,稱為“毛燕”;有時也可見有血跡,稱為“血燕”。
【原形態】金絲燕,小型鳥類。體長約9cm。頭部和背部暗褐色,腰部較淺;翅長而尖,合翅時翼端起過尾端;飛羽和尾羽純黑色,有綠色光澤。腹面全為褐色。尾短,尾羽略呈方形。嘴短寬闊,略彎曲;腳褐色,被羽,細弱;爪黑。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見於熱帶沿海地區,在島嶼險峻的巖洞深暗處築巢聚居。飛翔力很強,不善行走。以各種昆蟲為食。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嶼上。我國華中及西南一帶也有分布。
【性狀】
性狀鑒別,完整者呈不整齊的半月形或船形,常凹陷成兜狀,長6-10cm,寬3-5cm;表面黃白色或灰白色,附著於巖石一面較平,另一面微隆起,窩的內部粗糙,似絲爪絡樣,放大鏡下可見細小羽毛。質硬而脆,斷面細膩,呈現角質樣光澤。浸水後柔軟膨脹,日亮透明,輕壓有彈性。氣微腥,味微鹹,嚼之有粘滑感。
商品有白燕、毛燕、血燕之分。白燕(官司燕)色潔白,偶帶少數羽毛;毛燕色灰,內有較我灰黑色羽毛;血燕含赤褐色血絲,以白菩品質最佳。
顯微鑒別,用甘油-水(1:1)裝片,呈類長方形、三角形或不規則形片塊,無色透明,邊緣平整具光澤。表央及斷面具細密的平行紋理,少見梭形紋理,多平直或略彎曲,有的呈放射狀或弧狀;有些塊片隱約可見交叉的橫向條紋,偶見不具紋理的小塊片。
【化學成份】天然燕窩,含水分10.40%,含氮(nitrogen)物質57.40%,脂肪(fat)微量,無氮提出物22.00%,纖維(fiber)1.40%,灰分(ash)8.70%。去凈毛的燕窩,其灰分為2.52%,可完全溶解於鹽酸,內有磷0.035%,硫1.10%;燕窩水解,得還元糖至少17.36%(以葡萄糖計);含蛋白質數種,其氮的分布為:酰胺(amide)氮10.08%,腐黑物(humin)氮6.68%,精氨酸氮19.35%,胱氨酸氮肥3.39%,組氨酸氮6.22%,賴氨酸氮2.46%,單氨(monoamino)氮50.19%,非氨(non-arnino)氮7.22%。燕窩又含氨基己糖(hexosamine)及類似粘蛋白(mucin)的物質。灰分中以鈣、磷、鉀、硫為多。
【藥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從燕窩水提取物中得到一種粘病毒血凝反應抑制劑,對各種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是敏感的,但尚缺乏可檢驗的血型抗原。金絲燕類粘蛋白的抗病毒譜是寬的,包括流感病毒的A2(Asian)毒株。實驗表明金絲燕類粘蛋白不僅是流感病毒血凝反應的有效換制劑,也是一種中和傳染性(使病毒失活)病毒的有效物質。
2.其他作用,金絲燕類粘蛋白的組成中含大量唾液酸,有可能具抗炎作用,本品含有蛋白質、多種氨基酸和鈣、磷、鉀、硫等多種元素,應有滋補強壯作用。但經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實驗,其消化百分率遠不如雞蛋白。對燕窩蛋白的生物效價試驗表明其對動物的生長無明顯效果。因此目前尚未發現燕窩蛋白有特殊營養價值。
【鑒別】
理化鑒別(1)取藥材置365nm紫外燈下觀察,呈藍綠色熒光;置254nm紫外燈下觀察,顯黃綠色或灰綠帶紫色熒光。
(2)取本品粉末0.1g,加稀鹽酸者沸10min,溶液及樣品顯棕褐色或棕黑色。
(3)取本品少許,置乙醇燈上灼燒,微有迸裂聲,後溶化起泡,無臭,無煙,灰燼呈灰白色。
(4)取本品粉末0.5g,置於試管中加水10ml,滴加鹽酸,加熱至沸2min,體脹而柔軟,晶亮而透明;用力振搖後,放置,泡沫約占全管體積2/5,外置不散。
(5)取本品粗粉0.3g,加水30ml,水溶中加熱煮沸,濾過;濾液供下列試驗:①取濾液5ml,加重鉻酸鉀試液-稀鹽酸(4:1)數滴,不產生沈澱。②取濾液1ml,加水100ml,微熱溶解後,加鞣酸試液數滴,不發生混濁。
(6)取水浸液1ml,加0.1%溴麝香草酚藍試劑1-2滴,產生藍綠色。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肺;胃;腎經
【功能主治】養陰潤燥;益氣補中化痰止咳。主久病虛損;肺癆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久瘧;噎膈反胃;體弱遺精;小便頻數
【用法用量】內服:絹包,煎湯或蒸服,5-10g;或入膏劑。
【註意】濕痰停滯及有表邪者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