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本品種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氫氰酸中毒。又據報告,此豆味甜者無毒,而苦者有毒。
【拼音名】JīnJiǎDòu
【英文名】SieveBean
【別名】黃帝豆、五色豆。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金甲豆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aseoluslunatusL.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摘取莢果,剝出種子,除去雜質,曬幹。
【原形態】金甲豆一年或二年生攀援狀草本。長約4m,無毛。小葉3,頂生的小葉片卵形,長4-12cm,寬2.5-6cm,兩面近無毛,側生小葉斜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托葉三角形,基部著生。總狀花序膠生,長8-20cm,花小,白色或淡黃色;小苞片卵形,綠色,有微柔毛;萼鐘狀,下面3枚萼齒呈牙齒狀,上面2枚萼齒連合至中部以上,外面被短柔毛,較小苞片長;花冠長約1cm,旗瓣腎形,翼瓣倒卵形,龍骨瓣旋卷狀;雄蕊10,二體,(9)+1;子房有白色長柔毛,花柱上都周圍具黃色髯毛。莢果長圓形,或鐮狀長圓形,長5-9cm,寬約2cm。種子3-4顆,腎形,扁,光滑。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為栽培。
資源分布:河北、山東、江西、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藏均有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種子橢圓形而扁,或近菱形及腎形,長約12mm,寬約8.5mm,表面有輻射狀條紋,側面可見凸出的短線形種臍。質硬,破碎後子葉以達。氣微香。
【化學成份】
含糖、有機酸、三萜、甾醇、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類等多類化學成分。
糖類: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和麥芽糖(maltose)。
有機酸類:棕相酸(palmiticacid),亞油酸(linoseicacid),油酸(oleicacid),止杈酸(abscisicacid),和茉莉酮酸(jasmonicacid)。
三萜類:環木菠蘿烷醇(cycloartanol),丁酸鯨魚醇(butyrospermol),環木菠蘿烯酸(cycloartenol),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和24-甲基-9,19-環羊毛甾-24-烯-3β-醇(cycolobranol)。
甾醇類:4a-甲基甾醇(4a-mesterol),β-谷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5-燕麥甾醇(△5-avenasterol),鈍葉甾醇obtusifoliol),禾本甾醇(gramisterol)和檸檬甾二烯醇(citrostadienol)。
蛋白質、氨基酸:a-球蛋白(a-globulin),β-球蛋白(β-globulin),清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抗A血凝素(anti-Ahemagglutinin),糖蛋白(glycoprotein),雲扁豆蛋白多肽(phaseolinpolypeptide)。谷氨酸(glutamicacid),精氨酸(arginine),a-氨基異丁酸(a-aminoisobutyricacid),γ-谷氨酸亮氨酸(γ-glutamylleucine),S-甲基半脫氨酸(S-methylcysteine),γ-谷氨酰-S-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S-methylcysteine)和γ-谷氨酸-S-甲基半胱氨酸亞碸(γ-glutamyl-S-methylcys-teinesulfoxyde)。
甙類:亞麻苦甙(linamarin),百脈根甙(lotaustralin)。
亦含生育酚(維生素E,tocopherol)。
【性味】味甘;苦;性平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消腫。主血虛;胸腹疼痛;跌打腫痛;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燉肉,6-15g。
【註意】本品甜者無毒,苦者有毒,須烤熟食之,以免中毒。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種子:有補血,消腫的功用。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