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紅椽木子功效和作用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拼音名】HónɡChuánMùZ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殼鬥科植物刺栲的種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tanopsishystrixA.DC.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曬幹,剝出種仁。

【原形態】常綠喬木,高可達25m。胸徑1.5m。樹皮灰色至灰褐色,呈塊狀剝落;幼枝有暗黃色短絨毛和黃色鱗秕,二年生枝幾無毛。葉互生;葉柄長0.5-1cm;葉片薄革質,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7-12cm,寬2-3.5cm,全緣或頂部有數對淺鋸齒,上面光亮無毛,下面密生紅棕色或黃棕色緊貼的鱗秕,二年生葉下面黃灰色或灰白色,葉中脈凹下,側脈10-14對,支脈常不明顯。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呈直立穗狀花序;雌花序長10-18cm,為短穗狀花序;果序長約15cm;殼鬥具1堅果,球形,連刺徑2.5-4cm,4瓣裂,刺長0.8-1.2cm,基部或在中部稍不有分枝,密生;堅果寬卵形,直徑0.8-1.5cm,高1-1.5cm,幾無毛,果臍占果面積的1/3-1/4,子葉平突,無毛。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南部、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貴州西南部、雲南南部、西藏東南部等地。

【化學成份】莖含17(21)-何帕烯-3β-醇乙酸酯[hop-17(21)-en-3β-ylacetate],無羈萜酮(friedelin),無羈萜-3β-醇(friede-lan-3β-ol),β-粘黴烯醇(glutin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豆甾烯-3-酮-6β-醇(stigmast-4-en-3-one-6β-ol)。葉含蒲公英賽醇(taraxerol),22-羥基何帕酮(22-hydroxy-hopanone),和β-谷甾醇。

【性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泄瀉

【用法用量】內服:炒食或煮食,15-30g.

【各家論述】《陸川本草》:滋養強壯,健胃,消食。治食欲不振,脾虛泄瀉。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紅椽木子相關圖片

紅椽木子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紅穿破石  下一个:紅吹風>>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