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山刺梨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ānCìLí

【別名】刺梨根、絹毛薔薇

【來源】薔薇科山刺梨RosasericeaLindl.,以根、果實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性味】酸澀、甘,平。

【功能主治】消食健脾,止痢。主治積食腹脹,腸鳴腹瀉。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山刺梨《*辭典》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ShānCìLí

【別名】刺梨根,色瓦(藏名)。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絹毛薔薇的根及果實。8~10月采根及果實。

【原形態】落葉灌木,高1~3米。小枝灰褐色;皮刺基部常膨大。羽狀復葉互生,短枝上葉密集近叢生;小葉7~15,卵形或倒卵形,長1~2厘米,先端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下面密生絲狀柔毛;托葉線形,大部分連於葉柄上。花白色或淡黃色,單生,無苞片;萼裂片5,卵狀披針形;花瓣5,倒卵形。薔薇果球形或倒卵狀球形,紅褐色,萼裂片宿存。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路旁灌叢中。分布雲南、貴州、四川、西藏等地。

【性味】甘酸澀,平。

【功能主治】消食健脾,止痢。治積食腹脹,腸鳴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山刺梨《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ShānCìLí

【英文名】RootorfruitofFourpetalRose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絹毛薔薇的根及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osasericeaLindl.

采收和儲藏:7-8月采摘果實,曬幹;8-10月,采挖根,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絹毛薔薇灌木,高1-2m。小枝灰褐色;皮刺散生或對生,基部常膨大,有時密生針刺。羽狀復葉;小葉(5)7-11,連葉柄長3.5-8cm;小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1-2cm,先端圓或截形,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下面密生絲狀柔毛;葉柄和葉軸散生小皮刺;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花兩性;花單生,無苞片;花梗有毛或無毛;花白色,直徑2.5-5cm;萼裂片4,卵狀披針形,被毛或無毛;花瓣4,倒卵形,先端微凹;花柱離生,被長柔毛。果球形或倒卵狀球形,果梗不膨大,紅褐色,萼裂片宿存。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3800m的山頂、山谷斜坡或向陽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甘、酸、澀;平

【歸經】脾;大腸經

【功能主治】健脾助運,止痢。主積食腹脹;腸鳴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山刺梨相關圖片

山刺梨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山刺柏  下一个:山大刀>>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