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拼音名】MiánShēn
【英文名】WallichEriophyton
【別名】綿毛參、毛藥草、光桿瓊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科植物綿參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riophytonwallichiiBenth
采收和儲藏:7-8月采收,洗凈晾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綿毛,高10-20cm。根肥厚,圓柱形。莖直立,下部常生於石塊堆中,呈白色、肉質,無毛,葉為苞片狀,白色無毛。莖上部葉大,兩兩交互對生,吉片鞭形或圓形,長寬約3-4cm,頂端葉較小,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在中部以上具圓齒狀鋸齒,兩面密被綿毛;葉柄短或近於無柄。輪傘花序6花,無花梗;小苞片刺狀,長達1.2cm,密被綿毛;花萼寬鐘形,長約15mm,隱藏於葉叢中,外面密被綿毛,內面在萼齒先端及邊緣被綿毛,其余部分無毛,齒5,三角形,近等大,長約7mm;花冠淡紫或粉紅色,長2.2-2.8cm,上唇大,盔狀,向下彎曲覆蓋下唇,外面密被綿毛,下唇小,3裂,中裂片略大,先端微缺;雄蕊4,前對較長,先端突起,花絲有柔毛,後對藥絲基部增厚;柱頭2裂;花盤平頂。小堅果倒卵圓狀三棱形,長約3mm,黃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700-5300m的高山強度風化的亂石塊堆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青海、四川醅、雲南西北部及西藏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全株皺縮,形似綿球狀。根圓錐形,長4-6cm,黑褐色或棕黑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黃白色。莖呈方柱形,有節。葉對生,莖下部葉鱗片狀,中上部葉必集,葉片卵圓形,長寬3-4cm,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上部邊緣有鋸齒,兩面被折色綿毛,網脈粗糙明顯。輪傘花序隱藏在葉叢中;花冠二唇形,淡紫色至粉紅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呈近方形,四角有4條肋狀突起。表皮細胞1列。皮層廣寬,於角隅處有厚角組織;內皮層明顯。外韌維管束排成環狀,木質部較寬,導管數個成群稍呈徑向排列。髓部寬闊。
葉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非腺毛和毛,柵欄組織3-4列細胞,海綿組織細胞較少。中永上表皮下凹,下表皮凸起,主脈有3個外韌型維管束。
粉末特征:深灰綠色,氣濃。①非腺毛和腺毛眾多,常碎斷,為多細胞組成,直徑31-62μm,壁厚。②花粉粒較多,淺褐色或淺褐黃色,橢圓形,壁厚,具細突起,偶見單溝。③表皮碎片眾多,不規則形,壁多彎曲。④導管較少,有螺紋、梯紋和網紋導管,直徑8-36μm。⑤薄壁細胞偶見單紋孔。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主流行性感冒;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肝炎;痢疾;癰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或根: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全草治肺炎、痢疾、水草中毒、食物中毒。供食用,有滋補、調氣血、催乳及提中氣之效。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