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別錄》
【拼音名】TùNǎo
【來源】為兔科動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腦。
【原形態】動物形態詳"兔肉"條。
【性味】《本草經疏》:"溫。"
【功能主治】
治胎產不利,凍瘡,火傷,皮膚皸裂。
①《別錄》:"療凍瘡。"
②《聖惠方》:"手足皸裂成瘡,生塗之良。"
③《綱目》:"催生滑胎。"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劑。外用:搗敷。
【附方】治產婦產育艱難,或橫或逆:兔腦髓一個(去皮膜、研如泥),母丁香一錢(細末),乳香二錢五分(另研),麝香一錢(另研)。拌勻和丸,雞頭實大,陰幹。每服一丸,溫湯下。(《證治準繩》催生丹,即兔腦丸)
【摘錄】《*辭典》
兔腦《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TùNǎo
【英文名】Harebrains,Rabbitbrains
【來源】
藥材基源:為兔科動物蒙東北兔、華南兔、家兔、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epusmandschuricusRadde2.LepussinensisGray3.Oryctolaguscuniculusdomesticus(Gmelin)4.LepustolaiPallas5.LepusoiostolusHodgson
采收和儲藏:四季可采,將兔殺死後,取出兔腦,隨用隨取。
【原形態】
1.東北兔,體形較大,長44-48cm,重1.5-2.5kg。耳較短,向前折不達鼻端。後足略長於前足。尾短。其毛較粗。頭、背部冬毛為淺棕黑色,毛基為黑灰色。夏毛色更深。耳前部棕黑色,後部棕黃色,邊緣白色,耳尖黑色。後背部及臀部有較長的黑毛,隱郵斑點。腹部為純白色秘。四肢為淺棕黃色。屬背部黑色,下部汙白色。
2.華南兔,體形較小,體長34-44cm,重1-1.5kg。耳長6.5-8.2cm。尾短,不及後足長之半,長4-5.7cm。被毛短粗且硬。。頭部、背部沙黃棕色或棕黑色。毛基淡黑灰色,絨毛毛端棕黃色。長形針毛的亞洲部有一顯著的棕色環,毛尖黑色。耳前邊緣毛較長,耳尖和後緣的毛較短。頸部有一黃色區域。下體赭黃或淡黃白色。足、尾背部與背色相似。
3.家兔,個體變異較大。一般頭部、耳較野兔為短,後肢亦然。毛色亦有多種變化,通常以純白色為多,耳尖無黑色。
4.蒙古兔,體形中等,長約45cm,尾長約9cm,體重在2kg以上。耳甚長,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過鼻端。尾連端毛略等於後足長。全身背部為沙黃色,雜有黑色。頭部顏色較深,在鼻部兩側各有一圓形淺色毛圈。眼周圍有白色窄環;耳內側有稀疏的白毛。腹毛純白色。臂部為沙灰色。頸下及四肢外側均為淺棕黃色。尾背面中間為黑褐色,兩邊白色,尾腹面為純白色。科毛長而蓬松,有細長的白色針毛伸出毛被之外。夏毛色略深,為淡棕色。
5.高原兔,體形較大,毛長而蓬松。耳長,向前折顯著超過鼻端。全身背為暗灰色,毛細長面略帶波紋。臂部全為灰色細毛,中央較深而兩側較淺。頭部尤其是鼻部中央顏色較深,面頰及眼周色較淡。頸背呈淺灰棕色,頸腹為黃灰色。腹毛純白色。前肢為極淺的棕黃色,後肢外側棕色,足背白色。尾背方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區域,尾兩側為白色,並有灰色毛基。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棲息於海拔300-900m的針闊葉混交林、林下灌木與草本植物茂盛之處。一般無固定巢穴,產仔時才有固定住所,白天多居於灌木叢、雜草或樹根旁,晚上出來活動覓食。吃樹皮、嫩枝及草本植物等。
2.多棲息於山地丘陵的稀樹灌叢、雜草叢、墓地或農田附近多利用現存洞穴居住,洞口比較光滑,附近有成堆糞便。晝夜均有活動。以青草、樹苗和細嫩枝呀為食,尤喜青苗、豆苗和疏菜。
3.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飼養。
4.棲息於平原、荒草地、山坡灌叢、丘陵平原、農田和苗圃等地,並因季節不同,食物條件的改變而有所適移。常無固定的洞穴,白天常在較隱蔽的地方挖臨時的臥穴。以青草、嫩枝、樹皮、蔬菜及谷物、豆類等為食。
5.一般棲息於海拔較高的高山草甸及草原地區。無固定洞穴,白天常在草叢活動,吃植物性食料。
資源分布:1.分布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
2.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
3.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飼養。
4.分布於東北、華北及寧夏、甘肅等地。
5.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潤膚療瘡。主凍瘡;燙火傷;皮膚皸裂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療凍瘡。
2.《聖惠方》:手足皸裂成瘡,生塗之良。
3.《本草綱目》:催生滑胎。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