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桑枝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ānɡZhī

【英文名】RAMULUSMORI

【來源】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幹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葉,曬幹,或趁鮮切片,曬幹。

【性狀】本品呈長圓柱形,少有分枝,長短不一,直徑0.5~1.5cm。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有多數黃褐色點狀皮孔及細縱紋,並有灰白色略呈半圓形的葉痕和黃棕色的腋芽。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切片厚0.2~0.5cm,皮部較薄,木部黃白色,射線放射狀,髓部白色或黃白色。氣微,味淡。

【鑒別】本品粉末灰黃色。纖維較多,成束或散在,淡黃色或無色,略彎曲,直徑10~30μm,壁厚5~15μm,彎曲處呈皺襞,孔溝不明顯,胞腔甚細。石細胞淡黃色,呈類圓形、類方形,直徑15~40μm,壁厚5~20μm,胞腔小。含晶厚壁細胞成群或散在,形狀、大小與石細胞近似,胞腔內含草酸鈣方晶1~2個。草酸鈣方晶存在於厚壁細胞中或散在,呈多面體或正方形、萎形、類雙錐形,直徑5~20μm。

【炮制】

桑枝:未切片者,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幹。

炒桑枝:取桑枝片,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微黃色。

【性味】微苦,平。

【歸經】歸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利關節。用於肩臂、關節酸痛麻木。

【用法用量】9~15g。

【貯藏】置幹燥處。

【備註】(1)用於風濕痹痛,常與防己、威靈仙、羌活、獨活等配合應用;本品善走上肢,尤以治肩背酸痛,經絡不利為常用,可單位熬膏服或與祛風濕藥配伍使用。

【摘錄】《中國藥典》

桑枝《*辭典》

【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SānɡZhī

【別名】桑條(《本草圖經》)。

【來源】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葉,略曬,趁新鮮時切成長30~60厘米的段或斜片,曬幹。

【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主產江蘇、浙扛、安徽、湖南、河北、四川等地。

【性狀】幹燥的嫩枝呈長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0.5~1厘米。外表灰黃色或灰褐色,有多數淡褐色小點狀皮孔及細縱紋,並可見灰白色半月形的葉痕和棕黃色的葉芽。質堅韌,有彈性,較難折斷,斷面黃白色,纖維性。斜片呈橢圓形,長約2毫米。切面皮部較薄,木部黃白色,射紋細密,中心有細小而綿軟的髓。有青草氣,味淡略粘。以質嫩、斷面黃白色者為佳。

【化學成份】桑枝含鞣質,遊離的蔗糖、果糖、水蘇糖、葡萄糖、麥芽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莖含黃酮成分桑素、桑色烯、環桑素、環桑色烯。木材含桑色素、柘樹寧、桑酮、四羥基芪、二氫桑色素、二氫山柰酚。

【炮制】桑枝: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潤透後,切段,曬幹。炒桑枝:取凈桑枝段,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淡黃色,放涼。另法加麩皮拌炒成深黃色,篩去麩皮,放涼。(每桑枝段100斤,用麩皮20斤)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噴勻,置鍋內炒至微黃色,放涼。(每桑枝段100斤,用酒15斤)

【性味】

苦,平。

①《本草圖經》:"平。"

②《綱目》:"苦,平。"

③《醫林纂要》:"甘辛,平。"

④《本草再新》:"味清苦,微寒,無毒。""桑頭:味苦,性寒,無毒。"

【歸經】

入肝經。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

②《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能主治】

祛風濕,利關節,行水氣。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腳氣浮腫,肌體風癢。

①《本草圖經》:"療遍體風癢幹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嗽,消食;利小便,兼療口幹。"

②《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氣,消焮腫毒癰。"

③《本草匯言》:"去風氣攣痛。"

④《本草備要》:"利關節,養津液,行水祛風。"

⑤《玉楸藥解》:"治中風歪斜,咳嗽。"

⑥《本草再新》:"壯肺氣,燥濕,滋腎水,通經,止咳除煩,消腫止痛。"

⑦《嶺南采藥錄》:"去骨節風疾,治老年鶴膝風。"

⑧《現代實用中藥》:"嫩枝及葉熬膏服,治高血壓,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附方】

①治臂痛: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無時。(《本事方》)

②治水氣腳氣:桑條二兩。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聖濟總錄》)

③治高血壓:桑枝、桑葉、茺蔚子各五錢。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睡前洗腳30~40分鐘,洗完睡覺。(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雙桑降壓湯)

④治紫癜風:桑枝十斤(銼),益母草三斤(銼)。上藥,以水五鬥,慢火煎至五升,濾去渣,入小鐺內,熬為膏。每夜臥時,用溫酒調服半合。(《聖惠方》桑枝煎)

【各家論述】《本草撮要》:"桑枝,功專去風濕拘攣,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癢。"

【摘錄】《*辭典》

桑枝《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

【拼音名】SānɡZhī

【別名】桑條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rusalbaL.

采收和儲藏:春未、夏初采收,去葉,略曬,趁新鮮時切成長30~60cm的段或斜片,曬幹。

【原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根皮黃棕色或紅黃色,纖維性強。單葉互生;葉柄長l-2.5cm;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20cm,寬4-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脈上有短毛,腋間有毛,基出脈3條與細脈交織成網狀,背面較明顯;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狀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長l-2cm,被毛,總花梗長5-10mm;雄花序長1-2.5cm,下垂,略被細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頭2裂。瘦果,多數密集成一卵圓形或長圓形的聚合果,長l-2.5cm,初時綠色,成熟後變肉質、黑紫色或紅色。種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處,多為人工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全國各地。

【性狀】

性狀鑒別嫩枝呈長圓柱形,少有分枝,長短不一,直徑0.5-1.5cm。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有多數黃褐色點狀皮孔及細縱紋,並有灰白色略呈半圓形的葉痕和黃棕色腋芽。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切片厚0.2-0.5cm,皮部較薄,木部黃白色,射線放射狀,髓部白色或黃白色。氣微,味淡。

以質嫩、斷面黃白色者為佳。

顯微鑒別粉末特征:灰黃色。①纖維較多,成束或單個散在,多纏結,淡黃色或無色。甚長,略彎曲,直徑8-33μm,壁厚4-15μm,非木化,胞腔甚細。②石細胞多成群,淡黃色或黃色呈類圓形、橢圓形或類方形,直徑13-39μm,少數長至70μm,壁厚6-20μm,層紋有的明顯,孔溝較明顯並分枝,胞腔細小。另有石細胞壁較薄。③含晶厚壁細胞多成群或單個散在。形狀、大小與石細胞近似,胞腔內含草酸鈣方晶1-2個。④草酸鈣方晶存在於厚壁細胞中或散在,直徑5-20μm。⑤木射線為異型細胞射線,壁連珠狀增厚,紋孔較細密。⑥木纖維多成束,常與木射線細胞連結。呈長梭形,末端尾尖,直徑12-20μm,壁厚約2μm,紋孔稀少,孔溝不明顯。⑦導管主要為具緣紋孔導管。⑧乳汁管偶見,直徑10-25(-30)μm,內含微細顆粒狀分泌物。品質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用熱浸法測定,乙醇浸出物不得少於3.0%。

【化學成份】桑枝含鞣質(tannin)[1],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水蘇糖(stachyose),葡萄糖(glucose),麥芽糖(maltose),棉子糖(raffi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2];莖含黃酮類成分:桑素(mulberrin),桑色烯(mulbel-rochromene),環桑素(cyclomulberrin),環桑色烯(cyclomulbel-rochromene)[3]。木材含桑色素(morin),柘樹素(cudranin)[4,5],2,4,4′,6-四羥基二苯甲酮(2,4,4′,6-tetrahydroxybenzoph-none),2,3′,4,4′,6-五羥基二苯甲酮(2,3′,4,4′,6-pentahydrox-ybenzophenone,maclurin)[5];心材含二氫桑色素(dihydromo-rin),二氫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2,4,3′,5′-四羥基芪(2,4,3′,5′-tetrahydroxystilbene)[6],白桑八醇(alboctalol)[7]。

【炮制】桑枝: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潤透後,切段,曬幹。炒桑枝:取凈桑枝段,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淡黃色,放涼。另法加麩皮拌炒成深黃色,篩去麩皮,放涼。(每桑枝段100斤,用麩皮20斤)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噴勻,置鍋內炒至微黃色,放涼。(每桑枝段100斤,用酒15斤)

【性味】苦;性平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經絡;行水氣。主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水腫腳氣;肌體風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附方】①治臂痛: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無時。(《本事方》)②治水氣腳氣:桑條二兩。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聖濟總錄》)③治高血壓:桑枝、桑葉、蕪蔚子各五錢。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睡前洗腳30~40分鐘,洗完睫覺。(遼寧建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雙桑降壓湯)④治紫癰風:桑校十斤(挫),益母草三斤(挫)。上藥,以水五鬥,慢火煎至五升,濾去渣,入小擋內,熬為膏。每夜臥時,用溫酒調服半臺。(名聖惠方》桑枝煎)

【各家論述】《本草撮要》:桑枝,功專去風濕拘攣,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癢。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桑枝相關圖片

桑枝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桑癭  下一个:色赤楊>>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