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萵苣子功效和作用

【出處】《綱目》

【拼音名】WōJùZǐ

【別名】苣蕂子(《河北藥材》),白苣子(《山西中藥誌》)。

【來源】為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秋季果實成熟後,割取地上部分,曬幹,打下種子,簸凈雜質,貯藏於幹燥通風處。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萵苣"條。

【生境分布】產於河北,山西等地。

【性狀】幹燥種子呈長橢圓形而扁,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外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細小的順直紋理;搓去外皮,即露出棕色的種仁,富油性。氣弱,味微甘。以顆粒飽滿,幹燥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河北藥材》:"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綱目》:"下乳汁,通小便。治陰腫,痔漏下血,傷損作痛。"

【用法用量】內服:煮粥、煎湯或研細酒調。外用:研末塗擦。

【附方】

①治乳汁不行:㈠萵苣子三十枚。研細酒服。(《綱目》)㈡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之。(《綱目》)

②治腎黃:萵苣子一合,細研。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③治陰囊頹腫:萵苣子一合。搗末,水一盞,煎五沸,溫服。(《綱目》)

④治癤瘡瘢上不生髭發:先以竹刀刮損,以萵苣子拗猢猻姜束,頻擦之。(《摘元方》)

【摘錄】《*辭典》

萵苣子《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WōJùZǐ

【英文名】SeedofGardenLettue

【別名】苣蕂子、白苣子、生菜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萵苣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ctucasativa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果產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幹,打下種子,除去雜質,貯藏於幹燥通風處。

【原形態】萵苣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粗,厚肉質。基生葉叢生,向上漸小,長圓狀倒卵形,長10-30cm,全緣或卷曲皺波狀;莖生葉互生,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基部心形,抱莖。頭狀花序有15個小花,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圓錐花序;舌狀花黃色。瘦果狹或長橢圓狀倒卵形,灰色、肉紅色或褐色,微壓扁,每面有縱肋7-8條,上部有開展柔毛,喙細長,淡白色或褐紅色,與果身等長或稍長,冠毛白色。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赤有野生。

【性狀】性狀鑒別瘦果呈長橢圓形至卵圓形而扁,一端漸尖,另一端鈍圓。長3-5mm,寬1-2mm。外表灰白色,棕褐色,黑褐色。瘦果的每一面具7-8條形成順直紋理的縱肋,用時可搓去外歧,多搓時即呈細毛狀(纖維狀)。搓去外歧後,即露出棕色的種仁,富油性。氣弱,味微甘。

【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萵苣子揮發油0.2%水溶液,劑量0.1mg/10g,0.5mg/10g腹腔註射,小白鼠代謝籠法,結果表明亥揮發油具有非常顯著的利尿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關系[1]。

2.抗心律失常作用萵苣子總黃酮可非常明顯地對抗S-T段移位的幅度和移位的持續時間。萵苣子總黃酮能延長小鼠的耐缺氧時間。給家兔註射垂體後葉素後,6/9發生心律失常,而萵苣子總黃酮可減沙律失常發生率至1/9,心律失常的持續時間赤明顯綜短。總黃酮還可以明顯地減少由氯仿所引起的室顫。實驗表明:萵苣子總黃酮對這些實驗性心律失常有顯著拮抗作用[2]。

3.毒性小鼠尾靜脈註射揮發油0.2%,水溶液至1ml/20g劑量,10只小鼠無死亡,未測得半數致死量[1]。

【性味】味辛;苦;微溫

【歸經】歸胃;肝經

【功能主治】通乳汁;利小便;活血行瘀。主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陰囊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每服3g。外用:適量,研末塗擦;或煎水熏洗。

【附方】①治乳汁不行:一、萵苣子三十枚。研細酒服。(《綱目》)二、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之。(《綱目》)②治腎黃:萵苣子一合,細研。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③治陰囊TUI腫:萵苣子一合。搗末,水一盞,煎五沸,溫服。(《綱目》)④治癤瘡瘢上不生髭發:先以竹刀刮損,以萵苣子拗猢猻姜末,頻擦之。(《摘元方》)

【各家論述】《綱目》:下乳汁,通小便。治陰腫,痔漏下血,傷損作痛。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萵苣子相關圖片

萵苣子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萵苣  下一个:窩兒七>>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