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長瓦韋功效和作用

【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拼音名】ChánɡWǎWéi

【別名】紮柏(藏名)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長瓦韋的全草。夏秋采收,曬幹。

【原形態】附生草本,長約20余厘米。根莖長而橫走,密被鱗片;鱗片卵圓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突出的齒。葉片長倒披針形,長20~25厘米,寬1.5厘米,先端長尾狀漸尖,基部漸狹,柄短;葉片亞革質,葉脈隱沒。孢子囊群圓形,著生中肋及邊緣之間。

【生境分布】生於陰濕的巖縫或樹皮上。分布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微甘微苦,微寒。

【歸經】入肝、心、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祛濕通絡,消腫止血,解硫黃毒。治淋病,尿血,痢疾,癆熱咳嗽,內傷吐血,金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撒布。

【附方】

①治尿血:長瓦韋配瞿麥、茜草、芍藥,煎湯服。

②治白濁:長瓦韋配黃柏煎湯服。

③治內傷吐血:長瓦韋配仙鶴草、仙桃草,煎湯服。

④治各種外傷出血:長瓦韋葉及孢子、茜草根、狼毒根,研粉撒布。

【摘錄】《*辭典》

長瓦韋《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拼音名】ChánɡWǎWéi

【英文名】LongLepisorus

【別名】紮柏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長瓦韋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pisoruspseudonudusChing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曬幹備用。

【原形態】植株高15-20cm。根莖橫生,密被黑色、卵狀披針形鱗片,漸尖頭,基部圓形,具粗篩孔,邊緣有齒。葉近生;葉柄長1-2cm,連同中脈常呈淡紅色;葉片近革質,披針形,長10-20cm,寬約1cm,向兩端漸變狹,並下延或幾達基部,全緣,葉上面無毛,下面略有鱗片,易脫落;中脈明顯,無側脈,小脈網狀,網眼內有不定向的內藏小脈,通常分叉。孢子囊群圓形,分離,背生於中脈兩側各成1行,孢子囊有柄;隔絲近圓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長齒。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400m以下的高山櫟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微甘;微苦;微寒

【歸經】肝;心;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咳;止血。主小便淋痛;尿血;痢疾;癆熱咳嗽;內傷吐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長瓦韋相關圖片

長瓦韋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長筒馬先蒿  下一个:長尾復葉耳蕨>>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