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血竭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XuèJié

【英文名】SANGUISDRAXONIS

【別名】血竭花

【來源】本品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dracoBlume.果實滲出的樹脂經加工制成。

【性狀】本品略呈類圓四方形或方磚形,表面暗紅粉,有光澤,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紅粉。質硬而脆,破碎面紅色,研粉為磚紅色。氣微,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熱水中軟化。

【鑒別】

(1)取本品粉末,置白紙上,用火隔紙烘烤即熔化,但無擴散的油跡,對光照視呈鮮艷的紅色。以火燃燒則產生嗆鼻的煙氣。

(2)取本品粉末約0.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搖1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血竭對照藥材0.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對照藥材溶液及[含量測定〕項下血竭素高氯酸鹽對照品溶液各10~2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1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色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色斑點。

(3)取本品粉末約0.5g,加乙醇10ml,密塞,振搖10分鐘,濾過,濾液加稀鹽酸5ml,混勻,析出棕黃色沈澱,放置後逐漸凝成棕黑色樹脂狀物。取樹脂狀物,用稀鹽酸10ml分次充分洗滌,棄去洗液,加20%氫氧化鉀溶液10ml,研磨,加氯仿5ml,移置分液漏鬥中,振搖,氯仿層顯紅色,取氯仿層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血竭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藥材溶液各10~2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1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色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乙腈-0.05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50:5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440nm;柱溫40℃。理論板數按血竭素峰計算應不低於4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血竭素高氯酸鹽對照品9mg,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3%磷酸甲醇溶液使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ml,置5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血竭素26μg)(血竭素重量=血竭素高氯酸鹽重量/1.377)。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適量,研細,精密稱取0.05~0.15g,置具塞試管中,精密加入3%磷酸甲醇溶液10ml,密塞,振搖3分鐘,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ml,置5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血竭素(C17H14O3)不得少於1.0%。

【炮制】除去雜質,打成碎粒或研成細末。

【性味】甘、鹹,平。

【歸經】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於跌撲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2g,或入丸劑。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藥用。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

【備註】(1)《全國中草藥匯編》---商品血竭的植物來源復雜,除前述外,尚有龍舌蘭科龍血樹屬植物柬埔寨龍血樹DracaenacambodianaPierre;龍血樹屬植物龍血樹DracaenaombetKotschy(東非洲);豆科紫檀屬植物龍血紫檀PterocarpusdracoL.(美洲);大戟科巴豆屬植物龍血巴豆CrotondracoSchlecht.(墨西哥);同屬木槿葉巴豆CrotonhibiscifoliusKunth(西班牙新格拉納達產)及流脂巴豆CrotongossypiifoliusVahl[C.sanguifluusH.B.etK.Nov.](新安達拉西亞產)等。

【摘錄】《中國藥典》

血竭《*辭典》

【出處】《雷公炮炙論》

【拼音名】XuèJié

【別名】麒麟竭(《雷公炮炙論》),海蠟(侯寧極《藥譜》),麒麟血(《聖惠方》),木血竭(《滇南本草》)。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實及樹幹中的樹脂。采取果實,置蒸籠內蒸煮,使樹脂滲出;或取果實搗爛,置布袋內,榨取樹脂,然後煎熬成糖漿狀,冷卻凝固成塊狀。亦有將樹幹砍破或鉆以若幹小孔,使樹脂自然滲出,凝固而成。

【原形態】

麒麟竭,又名:渴留(《唐本草》)。

多年生常綠藤本,長達10~20米,莖被葉鞘並遍生尖刺。羽狀復葉在枝梢互生,在下郎有時近對生;小葉互生,線狀披針形,長約20~30厘米,寬約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狹,脈3出平行;葉柄及葉軸具銳刺。肉穗花序,開淡黃色的冠狀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6,排成2輪;雄花雄蕊6,花藥長錐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狀,子房略呈卵狀,密被鱗片,花柱短,柱頭3深裂。果實核果狀,卵狀球形,徑約2~3厘米,赤褐色,具黃色鱗片,果實內含深亦色的液狀樹脂,常由鱗片下滲出,幹後如血塊樣。種子1枚。

【生境分布】分布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伊朗;我國廣東、臺灣亦有種植。主產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伊朗等地。

【性狀】

幹燥樹脂呈不定形的塊狀物,大小不等,表面有溝紋及因布包而遺留的布紋,赤褐色或紫褐色。質硬而脆,斷面紫褐色至黑褐色,有玻璃樣光澤,有時有小孔。用火燃之,冒煙嗆鼻。研成粉末則呈鮮艷的深紅色。無香氣,味甘而鹹,嚼之砂樣。以外表色黑如鐵,研末紅如血,燃之其煙嗆鼻者佳。

此外,尚有索科特拉血竭,系龍舌蘭科植物龍血樹的樹脂,呈小淚滴狀或碎塊狀,長不過2厘米,斷面玻璃樣,薄片酒紅色。加熱時無苯甲酸氣味。產於東非。

我國雲南發現一種山鐵樹,又名:柬埔寨龍血樹,其樹脂與上述品種作用相同。植物形態參見"山鐵樹葉"條。

【化學成份】是一種樹脂酯及血竭樹脂鞣醇的混合物,約含57~82%;另含無定形的血竭白素約2.5%,黃色血竭樹脂烴約14%,不溶性樹脂0.3%,植物性渣滓18.4%,赭樸吩0.03%,灰分8.3%。

【藥理作用】抗真菌作用。血竭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多種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

拭去灰塵,敲成小塊,於冬季幹燥天氣,放在石灰壇內使燥,然後乘脆研末。

《雷公炮炙論》:"麒麟竭,欲使,先研作粉,重篩過,勿與眾藥同搗,化作飛塵也。"

【性味】

甘鹹,平。

①《雷公炮炙論》:"味微鹹甘。"

②《唐本草》:"味甘鹹,平,有小毒。"

③《本草蒙筌》:"味辛鹹,氣平,有小毒。"

【歸經】

入心、肝經。

①《綱目》:"手足厥陰。"

②《本草經疏》:"入足厥陰,手少陰經。"

③《本草新編》:"入腎。"

【功能主治】

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治跌打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癧,臁瘡潰久不合。

①《唐本草》:"主五臟邪氣,帶下,止痛,破積血,金創生肉。"

②《海藥本草》:"主打傷折損,一切疼痛,補虛及血氣攪刺,內傷血聚,並宜酒服。"

③《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惡瘡疥癬久不合者,敷。此藥性急,亦不可多使,卻引膿。"

④王好古:"補心包絡,肝血不足。"

⑤《綱目》:"散滯血諸痛,婦人血氣,小兒瘈疭。"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3分;或入丸劑。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藥內敷貼。

【註意】

①《日華子本草》:"得密陀僧良。"

②《本草經疏》:"凡血病無瘀積者不必用。"

【附方】

①治傷損筋骨,疼痛不可忍:麒麟血一兩,沒藥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白芷二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日三、四服。(《聖惠方》麒麟血散)

②治腹中血塊:血竭、沒藥、滑石、牡丹皮(同煮過)各一兩。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服之。(《摘元方》)

③治產後敗血沖心,胸滿氣喘:真血竭,研為細末,溫酒調服。(《朱氏集驗醫方》血竭散)

④治鼻衄:血竭、蒲黃等分。為末,吹之。(《醫林集要》)

⑤治瘰癧已破,膿水不止者:血竭(炒)二錢半,大棗二十個(燒為灰),幹地黃半兩(別為末)。上三味,都細研如粉,以津唾調貼瘡上。(《博濟方》血竭散)

⑥治一切不測惡瘡,年深不愈:血竭一兩,鉛丹半兩(炒紫色)。上二味,搗研為散,先用鹽暢洗瘡後貼之。(《聖濟總錄》血竭散)

⑦治臁瘡不合:血竭末敷之,以幹為度。(《濟急仙方》)

⑧治痔漏疼痛不可忍:血竭,為細末,用自津唾調塗,頻為妙。(《楊氏家藏方》血竭散)

⑨治嵌甲疼痛:血竭末調敷之。(《醫林集要》)

⑩治白虎風,走轉疼痛,兩膝熱腫:麒麟竭一兩,硫黃一兩(細研)。搗羅為散,研令勻,以溫酒調下一錢。(《聖惠方》)

【備註】內服血竭引起過敏反應:某患者內服血竭後發生周身瘙癢,四肢及胸背部皮膚潮紅,壓之退色,手腳有明顯的血管神經性水腫,兩側腳面和小腿接連部各有4x4厘米的大水泡1個,周圍有豆粒大小水泡數十個,顏面發紅,眼皮水腫,呼吸迫促,頭暈等;檢查:體溫腋下38.9℃,脈搏9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壓80/65毫米汞柱,余無異常。經抗過敏治療而愈。隨後即用原來內服之血竭作斑貼試驗,並用黃酒(因患者用黃灑沖服血竭發生過敏)和蒸餾水作對照,結果在血竭斑貼部出現4x4厘米範圍的紅色丘疹,局部瘙癢,全身無反應,24小時後丘疹消退;而黃酒及蒸餾水所作的對照局部皮膚均呈陰性。因此,臨床應用血竭內服尚不能認為完全無虞,必要時需先作過敏試驗,免致不良後果。

【摘錄】《*辭典》

血竭《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雷公炮炙論》:凡使,勿用海母血,真似騏驎竭,只是味鹹並腥氣。騏驎竭味微鹹甘,似梔子氣是也。

1.《唐本草》:騏驎竭,樹名渴留,喻如蜂造蜜,斫取用之,《吳錄》謂之赤膠者。

2.《開寶本草》:別本註雲,紫礦、騏驎竭,二物同條,功效全別。紫礦色赤而黑,其葉大如盤,礦從葉上出。騏驎竭,色黃而赤,葉如櫻桃,三角,竭從木中出。

3.《本草圖經》:騏驎竭,今出南方諸國及廣州。

4.

【拼音名】XuèJié

【英文名】Dragon'sBlood

【別名】騏驎竭、海蠟、麒麟血、木血竭

【來源】

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和藤莖中的樹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aemonoropsdracoBl.

采收和儲藏:采取果實,置蒸籠內蒸煮,使樹脂滲出;或取果實搗爛,置布袋內,榨取樹脂,然後煎熬成糖漿狀,冷卻凝固成塊狀。亦有將樹幹砍破或鉆以若幹小孔,使樹脂自然滲出,凝固而成。

【原形態】麒麟竭,多年生常綠藤本,長達10-20m。莖被葉鞘並遍生尖刺。羽狀復葉在枝梢互生,在下部有時近對生;小葉互生,線狀披針形,長約20-30cm,寬約3cm,先端銳尖,基部狹,脈3出平行;葉柄及葉軸具銳刺。肉穗花序,開淡黃色的冠狀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6,排成2輪;雄花雄蕊6,花藥長錐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狀,子房略呈卵狀,密被鱗片,花柱短,柱頭3深裂。果實核果狀,卵狀球形,徑約2-3cm,赤褐色,具黃色鱗片,果實內含深赤色的液狀樹脂,常由鱗片下滲出,幹後如血塊樣。種子1顆。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分布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伊朗。

資源分布:我國臺灣、廣東有栽培。

【性狀】

性狀鑒別(1)進口加工血竭(手牌、皇冠牌):略呈扁圓四方形,大小、重量不一,一般直徑6-8cm,厚約4cm,重120-150g。表面暗紅色或黑紅色,有光澤,常附有因磨擦而成的紅粉。底部平圓,頂端有包紮成型時形成的縱折紋。質硬脆易碎。破碎面黑紅色,光亮,研粉則為血紅色。無臭,味淡。

(2)原裝血竭呈扁圓形、圓形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等。表面紅褐色、紅色、磚紅色。斷面有光澤。研粉為血紅色。無臭,味淡。

【化學成份】麒麟竭果實表面鱗片所分泌的枝脂含血竭紅素(dracorubin),血竭素(dracorhodin),去甲基血竭紅素(nordracorubin),去甲基血竭素(nordracorhodin),(2S)-5-甲氧基-6-甲基黃烷-7-醇[(2S)-5-methoxyflavan-7-ol],(2S)-5-甲氧基蓼烷-7-醇[(2S)-5-methoxyflavan-7-ol],2,4-二羥基-5-甲基-6-甲氧基耳酮(2,4-dihydroxy-5-methyl-6-methoxychalcone),血竭黃烷(dracoflavan)A,血竭二氧雜庚醚(dracooxepine),另含海松酸(pimaricacid),異海松酸(isopimaricacid),松香酸(abieticacid),去氫松香酸(dehydroabieticacid),山達海松酸(sandaracopimaricacid)。

【藥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血竭水浸劑(1:2)在試營內對堇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多種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止血作用:動物實驗證明,本品能顯著縮短家兔血漿再鈣化時間,從而增加其凝血作用。對血液流變性的影響:血竭水煎醇沈液(1:1)0.5ml/kg肌內註射連續3周,使兔血紅細胞壓積減少,紅細胞及血小板電泳時間縮短,但對全血粘度比值及血漿粘度比值無明顯影響。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血竭水煎醇沈液(1:1)0.1ml體外試驗,加於0.5ml富血小板血漿內,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鑒別】

理化鑒別(1)取本品顆粒置紙上,用大火烘烤則熔化,但無擴散的油跡,對光照視呈鮮艷的血紅色,以火燃燒則發生嗆鼻煙氣。

(2)取本品粉末少許,放在試管個加熱熔融,即是暗紅色,並有香氣。

(3)取本品粉末少許,放在水中振搖,粉末個溶解,水不染色。

(4)取本品粉末少許,加95%熱乙醇溶解,加鹽酸10滴,再加水10-15滴,有棕黃色沈澱(血竭黃素)。如摻有紅土、氧化鐵、紅粉、松香及植物性雜質,則95%乙醇不能完全溶解。

商品規格,通常分原裝血竭和加工血竭。原裝血竭為原產地印度尼西嚴經初加工所得的團塊,一般不含外加輔粒,質量較優,目前進口已不多見。加工血竭為原裝血竭在新加坡摻入輔料經加工而成,並多用布袋紮成類圓四方形,底部貼有手牌、竽冠牌等金色商標。時口血竭主要為加工血竭,過去按商標分規格,現改用按質量分兩個等級。

【炮制】拭去灰塵,敲成小塊,於冬季幹燥天氣,放在石除去雜質,灰壇內使燥,然後乘脆研末。《雷公炮炙論》:騏驎竭,欲使,先研作粉,重篩過,勿與眾藥同搗,化作飛塵也。

【性味】味甘;鹹;性平;小毒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斂瘡。主跌打損傷;內傷瘀痛;痛經;產後瘀阻腹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癧;臁瘡潰久不合及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1.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入膏藥內敷貼。

【註意】凡無瘀血者慎服。

【附方】1.七厘散(《良方集腋》),活血散瘀,止痛止血,主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之瘀血腫痛,或刀傷出積壓,並治一切無名腫毒,燒傷燙傷等。2.麒麟血散(《聖惠方》),主治傷損筋骨,疼痛不可忍者。3.血竭散(《聖濟總錄》),主治一切惡瘡,年深不愈。4.血竭散(《楊氏家藏方》),主治痔漏疼痛不可忍。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五臟邪氣,帶下,心痛,破積血,金創生肉。

2.《海藥本草》:主打傷折損,一切疼痛,補虛及血氣攪刺,內傷血聚,並宜酒服。

3.《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惡瘡疥癬久不合者,敷。此藥性急,亦不可多使,卻引膿。

4.王好古:補心包絡,肝血不足。

5.《綱目》:散滯血諸痛,婦人血氣,小兒瘛瘲。

6.《綱目》:騏驎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其味甘鹹而走血,蓋手足厥陰藥也。肝與心包皆主血故爾。河間劉氏雲,血竭除血痛,為和血之聖藥是矣。乳香、沒藥,雖主血病,而兼入氣分,此則專於血分者也。

7.《本草經疏》:騏驎竭,甘主補,鹹主消,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藥。故主破積血金瘡,止痛生肉,主五臟邪氣者,即邪熱氣也。帶下者,濕熱傷血分所致也。甘鹹能涼血除熱,故悉主之。蘇恭主心腹卒痛,李珣以之治傷折打損,一切疼痛,血氣攪刺,內傷血聚者,誠為此耳。

8.《本經逢原》:血竭,助陽藥中同乳香、沒藥用之者,取以調和血氣,而無留滯壅毒之患。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血竭相關圖片

血竭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血見愁老鸛草  下一个:血經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