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臭山牛蒡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ChòuShānNiúBà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nurusdeltoides(Ait.)Nadai[Ono-pordumdeltoidesAit;Synuruspungens(Franch.etSav.)Ki-tam.]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全草切段曬幹,花陰幹,種子曬幹。

【原形態】山牛蒡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狀莖粗。莖直立,單生,多少被蛛絲狀毛,上部稍分枝。基生葉花期枯萎,下部葉有長柄,柄長達34cm,有狹翼;葉片心形、卵形或卵狀矩圓形,先端尖,基部稍呈戟形,不分裂,長10-26cm,寬12-20cm,邊緣呈不規則缺刻狀齒,上面有短毛,下面密生發白色氈毛;上部葉有短柄至無葉柄,披針形;全部葉兩面異色,上面綠色,粗糙,有多細胞節毛,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絨毛。頭狀花序大,下垂,單生於莖頂;總苞球形,直徑3-6cm,總苞片多層,帶紫色,被蛛絲狀毛,條狀披針形,銳尖,寬1.5mm,外層短;花冠筒狀,紫紅色,長約2.5cm,筒部比檐部短,花冠裂片不等大,三角形,長達3mm,全部小花為兩性。瘦果長橢圓形,淺褐色,長7mm,寬約2mm,先端截形,有果緣;冠毛淡褐色,多層,不等長,向內層漸長,長1.5-2cm,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剛毛糙毛狀。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50-2200m的山坡林緣、林下或草甸。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中及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味辛;苦;性涼;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感冒;咳嗽;瘰癧;婦女炎癥腹痛;帶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0-90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臭山牛蒡相關圖片

臭山牛蒡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臭牡丹根  下一个:臭山羊>>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