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食療本草》
【拼音名】YánɡPí
【來源】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皮。
【原形態】動物形態詳"羊肉"條。
【化學成份】含水分、蛋白質、脂肪及無機物質,後兩者含量很少。構成表皮層的蛋白質主要為角蛋白,構成真皮層的,主要是膠原及網硬蛋白。此外,尚含彈性硬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粘蛋白等。表皮常含多少黑色素,它是酪氨酸的代謝產物。網硬蛋白為構成網狀組織的主要蛋白質,它和膠原構成皮的大部分。山羊皮的脂肪含量與其它動物(例如牛)相仿,但綿羊皮的脂肪則含量特多。
【功能主治】
①《食療本草》:"去毛,煮羹:補虛勞。煮作膳食之:去一切風,治肺中虛風。"
②《綱目》:"幹皮燒服,治蠱毒下血。"
【摘錄】《*辭典》
羊皮《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食療本草》
【拼音名】YánɡPí
【英文名】sheepskin,Goatskinorsheepskin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aprahircusLinnaeus2.Ovisaries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宰羊時剝取皮膚,鮮用或烘幹。
【原形態】
1.山羊,體長1-1.2cm,體重10-35kg。頭長,頸短,耳大,吻狹長。雌雄額部均有角1對,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後彎,角質中空,表面有環紋或前面呈瘤狀。雄者頜下有總狀長須。四肢細,尾短,不甚不垂。全體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雜等多種。
2.綿羊,綿羊為人們較早馴養的家畜。基體重隨品種而不同,最小不過20kg,最大可達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樣。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無角;有的僅雄性有角。角形與羊尾也因種而有差異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種者,具有兩層:外層為粗毛可蔽雨水,內層為纖細的絨毛,藉以保溫。但改良品種僅存內層的絨毛。前後肢兩趾間具有一腺體,開口於前部。具有淚腺。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為飼養家畜之一,口種頗多。
2.為飼養家畜之一,品種多達300余種。群居動物,以草類粉良。怕熱不怕冷。
資源分布:1.分布於全國各地。
2.分布幾遍全國,以北部和西北地區為多。
【化學成份】山羊或綿羊的皮含水分、蛋白質、脂肪及無機物質,後兩者含量很少,構成表皮層的蛋白抽主要為角蛋白(keratin);構成真皮層的,主要是膠原(collagen)及網硬蛋白(reticulin),此外尚含彈性硬蛋白(elastin),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及粘蛋白(mucin)等;表皮常含黑色素(melanin),它是酪氨酸(tyrosine)的代謝產物。網硬蛋白為構成網狀組織的主要蛋白質,它和膠原構成皮的大部分。山羊皮的脂肪含量與其他動物(例如牛)相仿,但綿羊皮的脂肪含量則特多。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肺;脾;大腸經
【功能主治】補虛;祛瘀;消腫。主虛勞贏弱;肺脾氣虛;跌打腫痛;蠱毒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作羹;或燒存性研末,每次6-9g。外用:適量,敷。
【各家論述】
1.《食療本草》:去毛,煮羹:補虛勞。煮作矐食之:去一切風,治肺中虛風。
2.《綱目》:幹皮燒服,治蠱毒下血。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