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YánɡTáoGēn
【來源】為酢漿草科植物陽桃的根。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陽桃"條。
【功能主治】治頭風,關節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錢(鮮者1~1.5兩);或浸酒。
【附方】
①治慢性頭風:鮮陽桃根一兩至兩半,豆腐四兩燉服,日服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關節痛:陽桃根四兩,浸酒一斤,歷一星期可用,每次服一小杯。(《泉州本草》)
③治心痛:陽桃根四至五錢。水煎服。(《嶺南采藥錄》)
【摘錄】《*辭典》
陽桃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YánɡTáoGēn
【英文名】RootofCarambola
【來源】
藥材基源:為酢漿草科植物陽桃AverrhoacarambolaL.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verrhoacarambola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根,除去泥土,洗凈,曬幹;或剝取根皮,除去栓皮,取二層皮,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陽桃喬木,高5-12m。幼枝被柔毛及小皮孔。奇數羽狀復葉;總葉柄及葉軸被毛,具小葉5-11枚,長約13cm;小葉卵形至橢圓形,長3-6cm,寬約3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圓錐花序生於葉腋或老枝上,長約3cm;花萼5,紅紫色,覆瓦狀排列,長約3mm;花冠近鐘形,白色至淡紫色,長約5mm,花瓣倒卵形,旋轉狀排列;雄蕊10,其中5枚較短且無花藥,花絲基部合生;子房5室,具5棱槽,每室胚珠多數。漿果卵狀或橢圓狀,長5-8cm,淡黃綠色,光滑,具3-5翅狀棱。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栽培於園林或村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化學成份】皮中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和1,5-二羥基-6,7-二甲氧基-2-甲基蒽醌-3-O-β-吡喃葡萄糖甘(1,5-dihydroxy-6,7-dimeth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β-glucopyranoside)。
【性味】味酸;澀;性平
【歸經】膀胱;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行氣止痛;澀精止帶。主風濕痹痛;骨節風;癱緩不遂;慢性頭風;心胃氣痛;遺精;白帶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