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YánɡTáo
【別名】五斂子、楊桃、三斂、三廉子
【來源】酢漿草科五斂屬植物陽桃AverrhoacarambolaL.,以根、枝、葉、花及果實入藥。根、枝、葉全年可采;春末夏初采花;秋季采果。鮮用或曬幹。
【性味】
根:酸、澀,平。
枝、葉:酸、澀,涼。
花:甘、平。
果:酸、甘,平。
【功能主治】
根:澀精,止血,止痛。用於遺精,鼻衄,慢性頭痛,關節疼痛。
枝、葉:祛風利濕,消腫止痛。用於風熱感冒,急性胃腸炎,小便不利,產後浮腫,跌打腫痛,癰疽腫毒。
花:清熱。用於寒熱往來。
果:生津止咳。用於風熱咳嗽,咽喉痛,瘧母。
【用法用量】均為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陽桃《*辭典》
【出處】《綱目》
【拼音名】YánɡTáo
【別名】三簾(楊孚《異物誌》),五斂子(《南方草木狀》),羊桃、五梭子(《桂海虞衡誌》),楊桃、三菍(《生草藥性備要》),山斂、三斂子(《廣東新語》),酸五棱(《南寧市藥物誌》),三棱子,木踏子(《廣西中藥誌》),風鼓,鬼桃(《泉州本草》)。
【來源】為酢漿草科植物陽桃的果實。
【原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8米。羽狀復葉長10~15厘米,有小葉5~9枚,葉柄及總軸被柔毛;小葉卵形至橢圓形,長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偏斜,下面近無毛或薄被柔毛,具短柄。總狀花序小,腋生,長約3厘米;花長5~6毫米,近鐘形;萼紅紫色,長約為花瓣之半;花瓣白色至淡紫色;雄蕊10,其中5枚較短的無藥;子房5裂,5室,每室有胚珠多顆,花柱5。漿果卵狀或橢四狀,長5~8厘米,3~5棱,綠色或綠黃色。花期春末至秋。
本植物的根(陽桃根)、花(陽桃花)、葉(陽桃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分布我國東南部及雲南。多栽培於園林或村旁。
【化學成份】鮮果肉含水分約91%,含有草酸、檸檬酸、蘋果酸、蔗糖、果糖、葡萄糖和痕跡量脂肪。種子含水分25%,油37%。
【性味】
甘酸,寒。
①《綱目》:"酸甘澀,平,無毒。"
②《陸川本草》:"性寒,甘酸。"
③《廣西中藥誌》:"味甘酸,性涼,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生津,利水,解毒。治風熱咳嗽,煩渴,口糜,牙痛,石淋。
①《綱目》:"主治風熱,生津止渴。"
②《嶺南雜記》:"能解肉食之毒。又能解嵐瘴。"
③《綱目拾遺》:"脯之或白蜜潰之,不服水土與瘧者皆可治。"
④《嶺南采藥錄》:"止渴解煩,除熱,利小便,除小兒口爛,治蛇咬傷癥。"
⑤《陸川本草》:"疏滯,解毒,涼血。治口爛,牙痛。"
⑥《廣西中藥誌》:"解酒毒,消積滯。"
【用法用量】內服:生食、煎湯或搗汁。
【註意】《藥性考》:"多食冷脾胃,動泄澼。"
【附方】
①治風熱咳嗽:陽桃鮮食。(《泉州本草》)
②通石淋:陽桃三至五枚,和蜜煎湯服。(《泉州本草》)
③治瘧母痞塊:陽桃五至八枚,搗爛絞汁。每服一杯,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陽桃《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1.《南方草木狀》:五斂子,大如木瓜,黃色,皮肉脆軟,味極酸,上有五棱,如刻出。南人呼棱為斂,故以為名。以蜜漬之,甘酢而美。出南海。
2.《綱目》:五斂子,出嶺南及閩中。其大如拳。其色青黃潤綠,形甚詭異,狀如田家碌碡。上有五棱如刻,起作劍脊形,皮肉脆軟,其味初酸久甘,其核如柰,五月熟,一樹可得數石,十月再熟。以蜜漬之,甘酢而美,俗亦曬幹以充果食。又有三廉子,蓋亦此類也。
【拼音名】YánɡTáo
【英文名】FruitofCarambola
【別名】三廉、楊桃、五斂子、五棱子、山斂、三斂子、羊桃、澤挑、五斂、酸五棱、三棱子、木踏子、風鼓、鬼桃、楊梅桃、酸桃、蜜桃。
【來源】
藥材基源:為酢漿草科植物陽桃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verrhoacarambolaL.
采收和儲藏:8-9月果呈黃綠色時采摘,鮮用。
【原形態】陽桃喬木,高5-12m。幼枝被柔毛及小皮孔。奇數羽狀復葉;總葉柄及葉軸被毛,具小葉5-11枚,長約13cm;小葉卵形至橢圓形,長3-6cm,寬約3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圓錐花序生於葉腋或老枝上,長約3cm;花萼5,紅紫色,覆瓦狀排列,長約3mm;花冠近鐘形,白色至淡紫色,長約5mm,花瓣倒卵形,旋轉狀排列;雄蕊10,其中5枚較短且無花藥,花絲基部合生;子房5室,具5棱槽,每室胚珠多數。漿果卵狀或橢圓狀,長5-8cm,淡黃綠色,光滑,具3-5翅狀棱。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栽培於園林或村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高溫濕潤氣候,不耐寒。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栽培種有甜楊桃和酸楊挑兩種。用嫁接繁殖,砧木用酸楊桃,選甜楊桃的健壯枝條作接穗,切接或芽接法。嫁接南定植按行株距4m×5m或5m×5m開穴栽種。
田間管理定植後經常除草松土。遇旱及時澆水。楊桃因每年從5-10月間要開花結果多次,故宜施追肥4-5次,每次要適當增施過磷酸鈣。定植3年後要整枝修剪,去除弱枝、密枝、病蟲枝等。結果後要設立支架防風。冬季要防凍。
病蟲害防治蟲害有鳥羽蛾、黑點揭卷葉蛾為害。
【化學成份】果實含揮發性成分,從中已檢出178種化合物,其中含量大於l%的有:l-二十三碳烯(tricos-1-ene)21.40%,亞油酸(linoleicacid)15.50%,十六碳酸(hexadecanoicacid)12.30%,1-二十五碳烯(pentacos-1-ene)10.30%,γ-十二碳內酯(γ-dodecalactone)1.80%,3,7,11,15-四甲基十六碳-l,3,6,10,14-五烯(3,7,11,15-tetramethyhlexadeca-1,3,6,10,14-pentaene)1.40%,十四碳酸(tetradecanoicacid)1.20%,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diterbutyl-4-methylphenol)1.20%;起主要芳香作用的是57種酯類、9種內酯和一些類胡蘿蔔素前體化合物,有1,1,5-三甲基-6-亞丁烯基-4-環乙烯(megastigma-4,6,8-triene)的4個異構體,順式和反式1,1,5-三甲基-6-(2-丁烯基)-5-環己烯-4酮(megastigma-5,8-[E]and[Z]-diene-4-one),1,1,5-三甲基-6-亞丁烯基-4-環己烯-3-酮(megastigma-4,6,8-triene-3-one),1,1,5-三甲基-6-亞丁烯基-4-己烯-3-醉(megastigma-4,6,8-triene-3-ol),2,2,6,7-四甲基二環[4,3,O]壬-1(9),4,7-三烯[2,2,6,7-teramethylbicyclo[4,3,O]nona-l(9),4,7-triene]及其異構體,順式和反式茶螺烷(-theaspiranes),倒紫羅酮(retro-a-ionone)等;另含胡蘿蔔素類化合物:六氫番茄烴(phytoflue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ζ-胡蘿蔔素,β-隱黃素(β-cryptoflavin),玉米黃素(mutaoxanthin),β-阿樸-8’-胡蘿蔔醛(β-apo-8'-carotenal),β-隱黃質(β-cryptoxanthin),葉黃素(lutein)和隱色素(β-crptochrome)等。尚含(1’S,4E)-2,3-二氫止杈醇[(1’S,4E)-2,3-dihydroabscisicalcohol)]。果汁中含4-(1’,4'-二羥基-2’,2’,6’-三甲基環己基)3-丁烯-2-醉-2-O-β-D-吡喃葡萄糖甙[4-(1’,4'-dihydroxy-2’,2’,6’-trimethylcyclohexyl)but-3-en-2-ol-2-O-β-D-glucopyranoside],維生素(vitamin)C22.2-27.2mg/100g,並含草酸(oxalicacid),枸櫞酸(citricacid),蘋果酸(malicacid),蔗糖,果糖,葡萄糖等。
【性味】味酸、甘;性寒
【歸經】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生津;利水;解毒。主風熱咳嗽;咽痛;煩渴;石淋;口糜;牙痛;瘧母;酒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鮮果生食,或飲。外用:適量,絞汁滴耳。
【註意】《藥性考》:多食冷脾胃,動泄澼。
【各家論述】
1.《綱目》:主治風熱,生津止渴。
2.《嶺南雜記》:能解肉食之毒。又能解嵐瘴。
3.《綱目拾遺》:脯之或白蜜漬之,不服水土與瘧者皆可治。
4.《嶺南采藥錄》:止渴解煩,除熱,利小便,除小兒口爛,治蛇咬傷癥。
5.《陸川本草》:疏滯,解毒,涼血。治口爛,牙痛。
6.《廣西中藥誌》:解酒毒,消積滯。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