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野茶子功效和作用

【出處】《四川滯洪藥誌》

【拼音名】YěCháZǐ

【來源】為山茶科植物鈍葉柃的果實。

【原形態】小灌木,高1~2米。小枝較粗糙。葉互生,革質,葉形變化很大,披針形、長橢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5.5厘米,先端鈍或渾圓或微凹,基部楔形,近全緣或上半部略有細齒,兩面光滑無毛。花小,單性,雌雄異株,腋生,通常成束生於短的花序梗上;萼片5,近圓形;花瓣5;雄蕊10;子房3室,花柱頂端3淺裂。漿果直徑約3毫米,紫紅色,頂端有1殘留的花柱。花期3~4月。

【生境分布】生於低山區的林中。分布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性涼,味苦澀,無毒。

【功能主治】止渴,醒腦。治暑熱口渴,小便不利,腸炎瀉痢及頭昏目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附方】治腸炎瀉痢:野茶子、馬齒莧、板藍根、山石榴、仙鶴草。水煎服。

【摘錄】《*辭典》

野茶子《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YěCháZǐ

【英文名】FruitofObtuseleafEurya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鈍葉柃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ryaobtusifoliaH.T.Chang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曬幹。

【原形態】鈍葉柃小灌木,高1-2m。小枝較粗壯。單葉互生,葉柄短;葉革質,形狀變化很大,披針形、長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5.5cm,先端鈍或渾圓,微凹或微缺,基部楔形,邊緣近全緣或上半部略有細鋸齒,兩面光滑無毛。花小,單性,腋生,通常成束生於短的花梗上;萼片5,覆瓦狀排列;花瓣5;白色,基部稍連合;雄蕊10;子房上位,3室,花柱先端3淺裂。核果狀漿果,直徑約3mm,紫紅色,先端有1殘存的花柱。花期3-4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低山區的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果實呈不規則的球形,直徑約2mm。表面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先端有殘存花柱,有的基部可見花萼和果柄。氣香,味微苦。

【性味】涼;苦;澀

【歸經】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目渴;利尿;提神。主暑熱煩渴;小便不利;瀉痢;神疲眩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附方】治腸炎瀉痢:野茶子、馬齒莧、板藍根、山石榴、仙鶴草。水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野茶子相關圖片

野茶子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野茶辣  下一个:野大豆藤>>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