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石寄生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íJìShēnɡ

【來源】地衣類指狀珊瑚枝StereocaulonpaschaleHoffm.,以地衣體入藥。

【生境分布】分布於陜西。

【性味】苦、澀,微寒。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

【用法用量】主治吐血,衄血,高血壓癥。

【註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石寄生《*辭典》

【出處】《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ShíJìShēnɡ

【來源】為石蕊科植物東方衣的地衣體。地衣體全年可采,除去雜質,洗凈,曬幹用。

【原形態】

東方衣,又名:指狀珊瑚枝。

地衣體灌木狀,強硬,灰綠色,高2~6厘米,直立,叢生,主枝粗,分枝細。子器頂生或側生,半球形,盤亦褐色或黑褐色。葉狀枝指狀。

【生境分布】生於高山巖石上。分布陜西等地。

【化學成份】含一種水溶性多糖,是一種含約140個α-葡萄糖單位、由1.4-與1.3-糖甙鍵連接的略具分枝的多糖。

【藥理作用】其冷浸劑在體外有抗結核桿菌的作用。

【性味】味澀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治吐血,衄血,高血壓癥。

【附方】

①治吐血,衄血:石寄生三錢,太白茶五錢,五味子、黃柏、黃芩、紅石耳、鹿銜草各二錢,水煎服。

②治高血壓癥:石寄生、朱砂七、竹根七葉、白茅根各三錢,蕎麥七、太白花、太白茶各二錢,水煎服。

【摘錄】《*辭典》

石寄生《中華本草》

【拼音名】ShíJìShē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珊瑚枝科植物東方珊瑚枝和裸珊瑚枝的地衣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tereocaulonpaschale(L.)Hoffm.2.StereocaulonexutumNyl.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收,去雜質,洗凈,曬幹。

【原形態】

1.假果柄直立,圓柱狀或稍扁平,較粗壯,基部漸細,上部有較細的短分枝,主柄高3-8cm,枝表密被顆粒狀或麩糠狀小鱗片,全株赭灰褐色,初期近灰綠色。主柄頂端分枝短而纖細,呈絨須狀,枝表多具小疣狀突起,呈不規則瘤狀,重疊密集。瘤圓球形相互結聯,赭灰色。子囊盤呈圓球狀,褐紅色,生於枝的頂端,較小,直徑僅0.7-1.2mm。多見於高山帶和亞高山帶。

2..假果柄直立和多次分枝,長3-8cm,中央最粗的枝粗達3mm,密生叢集成灌木狀,外表乳黃色,灰黃色,早期灰綠色。枝表著生不規則小枝突和鱗片狀突起,呈糠麩狀附著。鱗片汙灰色、綠灰色。子囊盤生於枝的頂端,呈褐紅色。子囊長棒形,孢子8枚,平行排列,孢子多隔。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灌叢草甸間的苔蘚植物群叢中,或生於巖石和砂土地表的腐殖土層上。

2.生於山地巖石表面的有機物堆積層上。.

資源分布:1.分布於內蒙古、陜西、雲南、西藏等地。

2.分布於陜西、甘肅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地衣體灌木狀,質硬,灰綠色,長2-6cm,主枝粗,分枝細,表面有顆粒狀或麩糠狀小鱗片,以及瘤狀突起。子器頂生或側生,半球形,盤赤褐色或黑褐色,葉狀枝指狀。

【化學成份】地衣體含一種水溶性多糖,是140個α-葡萄糖單位、由1、4與1、3-糖甙鍵聯結的略具分枝的多糖。

【性味】澀;苦;微寒

【功能主治】涼血;平肝。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肝陽上亢;頭暈目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石寄生相關圖片

石寄生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石灰  下一个:石鯽>>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