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白花鬼針草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BáiHuāGuǐZhēnCǎo

【別名】金杯銀盞、金盞銀盆、盲腸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白花鬼針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denspilosaL.var.radiataSch.-Bip.[B.pilosaL.var.albifloraMaxim.;B.pilosaL.var.minor(Bl.)Scherff]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幹。

【原形態】白花鬼針草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莖鈍四棱形,無毛或上部被極稀的柔毛。莖下部葉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開花前枯萎;中部葉具長1.5-5cm無翅的柄,三出;小葉常為3格,很少為具5(-7)小葉的羽狀復葉,兩側小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4.5cm,寬1.5-2.5cm,先端銳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有時偏斜,不對稀,邊緣有鋸齒,頂生小葉較磊,長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5-7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或近圓形,具長1-2cm的柄,邊緣鋸齒,上部葉小,3裂或不分裂,條狀披針形。頭大辯論花序有長1-6(果時長3-10)cm的花序梗;總苞苞片7-8枚,條狀匙形,外層托片披針形,內層條狀披針形;舌狀花5-7枚,舌片橢圓狀倒卵形,白色,長5-8mm,寬3.5-5mm,先端鈍或有缺刻;盤花筒狀,長約4.5mm,冠檐5齒裂。瘦果黑色,條形,長7-13mm,先端芒刺3-4枚,長1.5-2.5mm,具倒刺毛。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村旁、路邊及臨野。

資源分布:分布於化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幹燥藥材呈條狀。莖鈍四棱形。下部葉3裂或不分裂;中部葉具柄,三出,小葉3枚,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不對稱,邊緣具鋸齒。頭狀花序邊緣具舌狀花5-7枚,舌片橢圓狀倒卵形,長5-8mm,寬3-5mm,黃白色,先端鈍或有缺刻。氣微,味微苦。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主感冒發熱;風濕痹痛;濕熱黃疸;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白花鬼針草相關圖片

白花鬼針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白花鵝掌柴  下一个:白花堅莢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