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垂絲衛矛功效和作用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ChuíSīWèiMáo

【別名】球果衛矛、五棱子(《浙江天目山藥植誌》),青皮樹(《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小米飯、暖木(《中國經濟植物誌》)。

【來源】為衛矛科植物垂絲衛矛的莖皮或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灌木,高2~4米。冬芽長5~7毫米,尖圓錐形。葉對生,卵狀長圓形,長4~9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圓形或平截圓形,邊緣具密鋸齒;葉柄長4~10毫米。花兩性,聚傘花序疏而寬,具多花;花梗及分枝纖細;花淡綠色,徑8~9毫米,5數;雄蕊無花絲,花藥1室,扁寬倒梯形;花盤圓形。蒴果近球形,徑1~1.5厘米,有(4~)5條縱棱,下垂,熟時暗紅色;種皮紅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山坡雜木林內。分布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江西、湖南、四川、遼寧等地。

【性味】安徽《單方草藥選編》:"苦辛,微溫。"

【功能主治】

①《浙江天目山藥植誌》:"治痢疾初起,骨折損傷,關節酸痛,陰囊濕癢。"

②安徽《單方草藥選編》:"活血行瘀,通經逐水。治跌打損傷瘀滯作痛,婦女感寒經閉腹痛,腹水臌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熏洗、搗敷或研末調敷。

【註意】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骨折損傷:垂絲衛矛根或莖皮,搗爛外敷。

②治關節酸痛:垂絲衛矛根一兩。水煎,飯前服。

③治陰囊奇癢有滲出粘液:垂絲衛矛莖皮,研末,加桐油調敷患處,或煎湯熏洗。(選方出《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摘錄】《*辭典》

垂絲衛矛《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ChuíSīWèiMáo

【英文名】barkorrootofPendulousEuonymus,barkorrootofSharpleafEuonymus

【別名】球果衛矛、五棱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衛矛科植物垂絲衛矛的根、根皮、及莖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oxyphyllusMiq.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莖,剝皮鮮用或曬幹。秋後采根,鮮用或剝皮曬幹。

【原形態】垂絲衛矛落葉灌木,高2-4m。葉對生,偶有互生;葉柄長2-10mm;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寬卵形,長4-9cm,寬2.5-5cm,先端漸尖,邊緣具密鋸齒,基部寬圓形或平截圓形。花兩性,為腋生疏聚傘花序,多花,總花梗細長,長4-6cm;花徑8-9mm,5數,淡綠色,花絲短;花盤圓形。蒴果近球形,直徑1-1.5cm,具4-5縱棱,下垂,熟時暗紅色,假種皮紅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山谷雜木林下及溪谷林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

【化學成份】葉含鄰-香豆酸(o-coumaricacid)。

【性味】苦;辛;平

【歸經】心;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通經;利水解毒。主風濕痹痛;痢疾;泄瀉;痛經;閉經;跌打骨折;腳氣;水腫;陰囊濕癢;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敷,或研末調敷。

【註意】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

1.《浙江天目山藥植誌》:治痢疾初起,骨折損傷,關節酸痛,陰囊濕癢。

2.安徽《單方草藥選編》:活血行瘀,通經逐水。治跌打損傷瘀滯作痛,婦女感寒經閉腹痛,腹水臌脹。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垂絲衛矛相關圖片

垂絲衛矛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垂絲海棠  下一个:垂絲衛矛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