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大刺兒菜功效和作用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DàCìérCài

【別名】大薊,絳策爾那布(藏名)。

【來源】為菊科植物大刺兒萊的全草。8~10月采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上部分枝,被疏毛或綿毛。葉互生,基部葉具柄,上部葉基部抱莖,葉片羽狀分裂有刺。頭狀花序大,單生或數個聚生枝端,密被綿毛;總苞片外層頂端具長刺;花紅色。瘦果,冠毛羽狀。

【生境分布】生於山野荒地及路旁。

【性味】甘苦,涼。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消察散腫。治吐血,鼻出血,尿血,子宮出血,黃疸,瘡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大刺兒菜《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DàCìérCài

【英文名】allgrassofTibetThistle

【別名】大薊、藏大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貢的薊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rsiumeriophoroideum(Hook.f.)Pe-trak.[CnicuseriophoroidesHook.f.CirsiumbolocephalumPe-trak.]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切段曬幹。

【原形態】貢山薊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莖直立,粗壯,上部密被蛛絲狀綿毛。莖下部和中部葉披針形或萇圓狀披針形,無柄,耳狀半抱莖,羽狀半裂,裂片寬三角形,邊緣有大小一等的齒,刺長5-15mm,兩面綠色,上面疏生長3-8mm的黃色針刺,下面脈上被柔毛;上部葉條狀披針形,具疏刺齒。頭狀花序單生或1-2個集生於枝端,球形,直徑4-5cm,無梗或有短梗,基部具苞片狀小葉;總苞密被蛛絲狀絨毛;外層和中層總苞片卵狀矩圓形,先端狹條形,背部有脊,內層漸長,條形,先端長漸尖;全為管狀花,花冠暗紫色,長約3.8cm,筒部較檐部長約2倍。瘦果長圓形4.5-7mm,壓扁,淡褐黑色,稍光亮;冠毛羽狀,汙白色,先端略粗糙。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地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苦;性涼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散瘀消腫。主吐血;衄血;尿血;子宮出血;黃疸;瘡前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大刺兒菜相關圖片

大刺兒菜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大唇香科科  下一个:大地棕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