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土貝母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TǔBèiMǔ

【別名】假貝母

【來源】本品為葫蘆科植物土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uet的幹燥塊莖。秋季采挖,洗凈,掰開,煮至無白心,取出,曬幹。

【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塊,大小不等。表面淡紅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角質樣,光亮而平滑。氣微,味微苦。

【鑒別】取本品粉末0.1g,加70%乙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土貝母苷甲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水(12:3:8:2: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醋酐-硫酸-乙醇(1:1:10)混合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65%甲醇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4nm。理論板數按土貝母苷甲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105℃減壓幹燥至恒重的土貝母苷甲對照品10m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以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土貝母苷甲0.1m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3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分鐘,再稱定重量,用7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25ml,水浴蒸至無醇味,加水10ml,移置分液漏鬥中,用水飽和正丁醇提取4次(20ml、20ml、10ml、10ml),合並正丁醇液,蒸幹,殘渣加甲醇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土貝母苷甲(C63H98O29)不得少於1.0%。

【性味】苦,微寒。

【歸經】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散結,消腫,解毒。用於乳癰,瘰癧,乳腺炎,頸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肥厚性鼻炎。

【用法用量】4.5~9g。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土貝母《*辭典》

【出處】《本草從新》

【拼音名】TǔBèiMǔ

【別名】土貝(《百草鏡》),大貝母(《綱目拾遺》),地苦膽、草貝(《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假貝母的幹燥塊莖。秋、冬采挖,洗凈泥土,將連結的小瓣剝下,蒸透後曬幹。

【原形態】攀援性蔓生草本。塊莖肉質,白色,扁球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達3厘米。莖纖弱,有單生的卷須。葉互生,具柄;葉片心形,長寬均約4~7厘米,掌狀深裂,裂片先端尖,表面及背面粗糙,微有柔毛,尤以葉緣為顯著。腋生疏圓錐花序;花單性,雌雄異殊;花萼淡綠色,基部合生,上部5深裂,裂片窄長,先端漸尖,呈細長線狀;花冠與花萼相似,但裂片較寬;雄蕊5,花絲1枚分離,其余4枚基部兩兩成對連合;雌花子房下位,3室,柱頭6枚。蒴果圓筒狀,成熱後頂端蓋裂。種子4枚,斜方形,表面棕黑色,先端具腆質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或平地。分布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雲南等地。主產河南、陜西、山西、河北等地。

【性狀】幹燥塊莖呈不規則塊狀,多角或三棱形,高0.6~1.6厘米,直徑0.7~2厘米。暗棕色至半透明的紅棕色,表面凹凸不平,多裂紋,頂端常有一突起的芽狀物。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角質,光亮而平滑。微有焦糊氣,味微鹹而苦。以個大、紅棕色、質堅實、有亮光,半透明者為佳。

【化學成份】塊莖中含有麥芽糖,而在幹燥以後則含有蔗糖,葉柄主要含還原糖。葉主要含蔗糖。

【性味】

苦,涼。

①《本草從新》:"味苦。"

②《百草鏡》:"味苦,性平微寒,無毒。"

【歸經】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

散結毒,消癰腫。治乳癰,瘰癧痰核,瘡瘍腫毒及蛇蟲毒。

①《本草從新》:"治外科痰毒。"

②《百草鏡》:"能散癰毒,化膿行滯,解廣瘡結毒,除風濕,利痰,敷惡瘡斂瘡口。"

③《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治淋巴腺結核,急性乳腺炎初起,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熬膏攤貼。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

【附方】

①治乳癰初起:㈠白芷、土貝母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陳酒熱服,護暖取汗即消。重者再一服。如壯實者,每服五錢。㈡白芷梢、土貝母、天花粉各三錢,乳香(去油)一錢五分。共炒研末,白酒漿調搽,再用酒漿調服三錢。(《綱目拾遺》)

②治乳巖:陽和湯加土貝母五錢煎服。(《綱目拾遺》)

③治乳巖已破:大貝母、核桃桶、金銀花。連翹各三錢。酒、水煎服。(《姚希周經驗方》)

④治手發背:生甘草、炙甘草各五錢,皂刺二錢五分,土炒土貝五錢五分,半夏一錢五分,甲片二錢五分(炒黑),知母二錢五分。加蔥、姜、水、酒煎。(《慈惠小編》)

⑤治癧串不論已破未破皆治:土貝母半斤,牛皮膠四兩(敲碎,牡蠣粉炒成珠,去粉為細末)。水發丸,綠豆大,每日早晚,用紫背天葵根三錢,或用海藻、昆布各錢半,煎湯吞丸三錢。

⑥治癧串:牛皮膠(水熬化)一兩,入土貝母末五錢,攤油紙上貼之。

⑦治鼠瘡:大鯽魚一尾,皂角內獨子,每歲一個,川貝母二錢,土貝母二錢。將皂角子、貝母、入魚肚內,黃泥包裹,陰陽瓦炭火焙幹,存性,研細末。每服三錢,食後黃酒調服,忌葷百日。(⑤方以下出《綱目拾遺,)

⑧治頸淋巴結核未破者:土貝母三錢,水煎服,同時用土貝母研粉,醋調外敷。(《陜西中草藥》)

⑨治毒蛇咬:急飲麻油一碗,免毒攻心,再用土貝母四、五錢為末,熱酒沖服,再飲盡醉,安臥少時,藥力到處,水從傷口噴出,侯水盡,將碗內貝母渣敷傷口。(《祝穆試效方》)

⑩治刀割斧砍,夾剪、槍、箭傷損:土貝母末默之,止血收口。(《年希堯集驗良方》)

【摘錄】《*辭典》

土貝母《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從新》;貝母在《綱目》以前的歷代文獻,並無川貝、浙貝、土貝之分,明《本草正》曾載土貝母一條,系指浙貝母而言。至清《本草從新》始於貝母條下,分別附述象山貝母與土貝母(指本品)的性味功用,但據以前各家所述形態及附圖,早已包括本品在內,如陸璣《詩疏》謂葉如栝樓而細小,《本草圖經》並有蔓生的貝母。參見川貝母、浙貝母條。

【拼音名】TǔBèiMǔ

【英文名】RhizomeofPaniculateBolbostemma

【別名】土貝、大貝母、地苦膽、草貝、藤貝母、壘貝、豬屢貝。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假貝母的鱗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uet[MitrosicyospaniculatusMaxim.]

采收和儲藏:秋、冬兩季采挖,把鱗莖洗凈,在蒸籠上蒸透,曬幹備用,用的打碎。

【原形態】攀援性蔓性草本。鱗莖肥厚,肉質,白色,扁球形或不規則球形,徑達3cm。莖纖細,無毛,具棱溝。葉柄纖細,長1.5-3.5cm;葉片卵狀近圓形,長4-11cm,寬3-10cm,掌狀5深裂,每裂片角3-5淺裂;側裂片卵狀長圓形,急尖,中間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漸尖,基部小裂片先端各有1個顯著突出的腺體,葉片兩面無毛或僅大脈上有短柔毛。卷須絲狀,單一或2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疏散的圓錐狀,極稀花單生,花梗纖細,花黃綠以;花萼花冠相似,裂片均為卵狀披針形,先端具長絲狀尾;雄蕊5,離生,花絲分離或雙雙成對;子房近球形,疏散生不顯著的狀態凸起,花柱3,柱頭2裂。果實圓柱狀,長1.5-3cm,徑1-1.2cm,成熟後由果先端形裂,果蓋圓錐形,具6顆種子,種子卵狀菱形,暗褐色,表面有雕紋狀突起,邊緣的膜質的翅,翅長8-10mm,寬約5mm,厚1.5mm,先端有膜質的翅,翅長8-10mm。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常生長於陰山坡,但現已廣泛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濕暖濕潤氣候。耐嚴寒。對土壤適應慕尼黑廣,但宜選擇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用種子和鱗莖繁殖法。種子直播:春播於3-4月,播前種子用濕水浸泡8-12h,按行距35cm開漢條播,覆土1-2cm,每1hm2播種量30-37.5kg。鱗莖繁殖:早春或晚秋將地下鱗莖挖出,選留小者作種,按行株距40cm×cm穴栽,每穴放鱗莖1-2個,施基肥適量,覆土2-3cm。

田間管理出苗後及時間苗,定期中耕除草、追肥。苗高15-20cm時,搭設棚架,扡插竹枝,引期中耕除草、追肥。苗高15-20cm,搭設棚架,扡插竹枝,引藤蔓上棚攀援。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呈不規則塊狀,多角狀或三棱形,高0.5-1.5cm,直徑0.7-2cm。暗棕色至半透明的紅棕色,表面凹凸不平,多裂紋,基部常有一突起的芽狀物。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角質樣,光亮而平滑。稍有焦臭,味微苦。

【化學成份】鱗莖含三萜皂甙:土貝母糖甙(tubeimoside)Ⅰ、Ⅱ、Ⅲ、Ⅳ、Ⅴ[1-4]。還含△7,16,25,(16)-豆甾三烯醇(△7,16,25,(26)-(stigmastatrienol),麥芽醇(maltol([5],麥芽糖(maltose),蔗糖(sucrose)[6].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1.1土貝母粗粉用氯仿冷浸,濾過,殘渣用75%乙醇冷浸,乙醇提取液經回收乙醇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後的母液用正丁醇萃取,萃取後母液室溫放置1wk,析出白色物質,抽濾後得白色粉狀物,經矽膠層析,用氯仿-甲醇-水(70:35:10)洗脫,分別得C,DC結晶),E三部分。經小鼠接種-180後作抑瘤試驗,ip給藥,正丁醇萃取後母液(7.5mg/kg),白色粉狀物(2.5mg/kg)結晶D(2.5mg/kg)均有明顯的抑痛作用,抑瘤率>30%,P<0·001。結晶D對帶瘤、、鼠的生存期有明顯作用;取健康、體重18-24g小鼠,腹腔接種艾氏腹水癌或S-180,接種24h後,治療組im結晶D生理鹽水溶液,每日1次,直至小鼠開始死亡為止,對照組給於生理鹽水。

1.2土貝母煎劑對小鼠宮頸癌的抑制作用山西醫學院腫癌研究組用改進的Murphy氏法基礎上加以改良,建立小鼠宮頸癌模型。進行土貝母等的篩選。土貝母用水煎劑(1:1濃度)劑量100mgig給藥,連續15wk,土貝母治療組15只小鼠,實驗結束後處死。肉眼可見8只有腫瘤,位於子宮頸處,鏡檢:8只為宮頸鱗癌,余未見,誘癌率為53%,存活率為75%,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顯著(對照組誘癌率為85%)。提示土貝母水煎劑對小鼠宮頸癌治療上不僅有一定的抑制率,且能提高其存活率。

1.3土貝母煎劑對小鼠前胃鱗癌的影響土貝母對小鼠前胃鱗癌具有促進作用。土貝母經山西省藥品檢驗所鑒定品種,制劑為水煎劑,每lml相當生藥2g,雌性小鼠誘癌方法采用肌氨酸乙脂鹽酸鹽2g/kg和亞硝酸鈉0.3g/kg,分別用0.01mol/L鹽酸配成20%和3%水溶液,等量混合ig給藥,每周2次,共10次;土貝母對照組用劑量為50mg/kg,每周ig4次,共20次,土貝母治療組在灌餵10次致癌物後,給土貝母50mg/kg,每周ig4次,連續20次,結果用X2檢驗,土貝母治療組與致癌組和土貝母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從實驗結果表明,土貝母水煎劑對小鼠前胃鱗癌不但無抑制作用,且可能具促癌作用、實驗重復兩次,結果相同。與其他報道有抗腫瘤作用結果相反,可能劑型等不同對實體瘤和誘發瘤均有不同的影響。

1.4土貝母甙甲對動物腫瘤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病毒作用土貝母皂甙(原文未註明是那一種皂甙),西安醫學院二附院制(批號820624)配制成每1ml含1mg的皂甙溶液。將皂甙溶稀成不同濃度(10-7-10-1mg/ml),同時將單純皰疹病毒I(HSV-I)TCLD50作10-1稀釋後進行擊。各項不同濃度藥液與稀釋的病毒各0.5ml混合後於37℃溫孵lh。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乳兔腎細胞,吸附30min,加維持液至1ml,置36℃溫箱培養,3種材料均設對照管。結果土貝母皂甙稀釋濃度為10-4/10-5(即0.1ug)時對單純皰疹病毒I型仍有抑制作用。10-6濃度以下無抑制活性,濃度1O-3以上對細胞毒性較大。

3.溶血作用西安醫學院二附院藥劑科從土貝母中用稀醇冷浸,水沈澱,氧仿、正丁醇萃取,氧化鋁柱層析分離精制而得的白色粉末,稱為土貝母總皂苷,按廣州藥品檢驗所《中草藥制劑檢驗技術》中的溶血試驗法測定,結果土貝母總皂甙的溶血指數為1:1.064x10?。

4.殺精子作用西安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藥廠制備的土貝母總皂甙及其A、D成分均有較強的殺精作用,其瞬間殺精作用的有效濃度分別為0.04%,0.04%和0.03%,其殺精機理主要是破壞精子的生物膜系統,用固定明膠底物薄膜法測定單個精子頂體酶變化的結果表明,3種成分在濃度0.05%時均可顯著降低單個精子頂體酶的活性。且作用後不活動的精子用生理鹽水洗去藥液後活動力未能恢復,表明其損傷作用是不可逆的。

5.其他作用本品曾用作為治療乳腺炎、毒蛇咬傷的解毒劑。土貝母甙甲、乙、丙具有助溶作用和包合作用,能增加脂溶性色素YellowOB,消旋-a-生育酚和無患子中的皂甙A等在水中的溶解度;土貝母甙甲還能增加苯胺-荼-磺酸鹽螢光素在水中的強度,可能是形成復雜的包合作用之故。

【毒性】

1.結晶D的毒性土貝母粗粉用氧仿冷浸,殘渣用75%乙醇冷浸,乙醇提取液經回收乙醇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後的母液用正丁醇萃取,萃取後母液室溫效置1wk後,析出白色物質,再經矽膠柱層析分得結晶D。結晶D小鼠im給藥,LD50為51.61mg/kg。亞急性毒性:選擇健康犬12只,分為實驗和對照兩組。劑量分別為0.3mg/kg,0.6mg/kg和1.2mg/kg,每組3只,每天im給藥1次,每周5次,共20次。對照給同體積生理鹽水。結果,劑量為0.3mg/kg和0.6mg/kg的兩組,在實驗過程中未出現不良反應。血液學和肝腎功能檢查無異常改變。解剖時肉眼可見2只犬(2/6)的脾臟增大,色紫暗。劑量為1.2mg/kg的動物,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亦未見不良反應,化驗檢查發現白細胞計數增加。病理組織學檢查發現,實驗組部分動物(4/9)的肝組織呈點狀壞死,脾臟出血(少量或大量含鐵血色素沈著),其它動物未見明顯的病理改變。

2.土貝母皂甙的毒性小鼠ip給藥的LD50為31.9±0.234mg/kg。臨床治療劑量為0.04mg/(kg·d)。亞急性毒性試驗用健康家兔24只,體重2-3kg,按每日每1kgim給劑量0.08,0.8,1.2mg分為3組,另設對照組img葡萄糖液。連續給10d,給藥結束後次日處死一半動物,另一半觀察1wk後處死。結果在一般情況下,實驗過程中家兔表現及活動未見明顯異常,僅高劑量組出現食欲減退,體重略低於對照組。血液及生化檢查無顯著差異(P>0.05)。一般藥理研究表明,土貝母皂甙註射液(每1ml含1mg),對麻醉犬的呼吸、血壓和心率在分別使用0.08mg/kg、0.8mg/kg和8mg/kg時,iv給藥前後均無明顯差異(P<0.05)。

【鑒別】理化鑒別(1)取本品粗粉1g,加水20ml,煮沸10mm,濾過,取濾液1ml,置試管中,用力援搖,產生持久性泡沫。(檢查皂甙)(2)取本品粉末2g,加已醇10ml,加熱提取5min,濾過,取濾液1ml,蒸幹。殘潭加醋酐2滴,再加硫酸一醋酐(10:1)試液1滴,漸至汙綠色。(檢查皂甙)

【性味】味苦;性涼

【歸經】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散結拔毒。主乳癰;瘰癧痰核;瘡瘍腫毒;蛇蟲啼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或和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敷膏貼敷。

【各家論述】1.《本草從新》:治外科痰毒。2.《百草鏡》:能散癰毒,化膿行滯,解廣瘡結毒,除風濕,利痰,敷惡瘡斂瘡口。3.《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治淋巴腺結核,急性乳腺炎初起,癰腫。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土貝母相關圖片

土貝母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土白芨  下一个:土草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