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獨蕨箕功效和作用

【出處】《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拼音名】DúJuéJī

【別名】蕨箕參

【來源】為陰地蕨科植物絨毛陰地蕨的根。冬季采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26厘米。須根多數,肉質。不育葉柄有灰白色絨毛。葉片長18~25厘米,寬24~27厘米或更寬,下部3~4回羽狀,基部1對羽片最大,三角形,長達15厘米,寬6~8厘米,末回小羽片或裂片邊緣有粗大重鋸齒。孢子葉自不育葉的下部或近基部生出,比不育葉短,2~3回羽狀,復圓錐形,長8~11厘米,柄長5~7厘米,小穗張開,疏松,有絨毛。

【生境分布】生於山地雜木林下。分布湖南、貴州、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微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滋補,平肝散結。治產後體虛,肝腎虛弱,瘡毒,風毒,淋巴結腫,目中生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獨蕨箕《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拼音名】DúJuéJī

【英文名】WoollyGrapeFern

【別名】蕨箕參、蕨箕細辛、一朵雲、蕨苗一支蒿、蕨蕨草、蕨蕨蒿、金扇子、山斛、陰地蕨、獨腳雞

【來源】

藥材基源:為陰地蕨科植物絨毛陰地蕨的全草或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trypuslanuginosus(Wall.)Holub[BotrychiumlanuginosumWall.]

采收和儲藏:全草四季均可采收,洗凈,切段,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絨毛陰地蕨,多年生草本,高達26cm。須根多數,肉質。不育葉柄有灰白色絨毛。葉片長18-25cm,寬24-27cm或更寬,下部3-4回羽狀,基部l對羽片最大,三角形,長達15cm,寬6-8cm,末回小羽片或裂片邊緣有粗大重鋸齒。孢子葉自不育葉的下部或近基部生出,比不育葉短,2-3回羽狀,復圓錐形,長8-llcm,柄長5-7cm,小穗張開,疏松,有絨毛。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800-2600m的山地常綠雜木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湖南、貴州、廣西、雲南、臺灣、等地。

【性味】微苦;甘;微寒;平;有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滋補;止咳平喘。主毒蛇咬傷;乳癰;疔瘡腫毒;瘰癧;咽喉炎;肺熱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獨蕨箕相關圖片

獨蕨箕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獨腳烏桕  下一个:獨行千裏>>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